top of page
練習內養功的目的

德建禪師所修練的是少林傳統功夫,而他所編制的內養功主要是教導我們練心、練意、練氣,從而達致強身健體,心境平靜自在。練內養功有三大目的:一) 修心性,二) 強身健體,三) 學習禪醫。

 

修心性:禪機即氣機,從基礎上我們瞭解到為什麼要從練武中學習修禪。由於少林的傳統功夫主要是練習「以意導氣,以氣引力,以力催形,以形養神,以神見性」。從練心、意和氣當中逐步明心見性,是少林禪武的主要基礎,亦是天人合一修身的方法。在修練期間,專注到手、眼、身、法、步,而達到萬念盡空的境界,猶如靜坐禪一樣的原理,所以學習內養功同樣是修禪的法門。

 

行性禪師曾解釋,這種修禪方法可稱為「行意禪」,目的是利用禪武修練個人心性品德,而達到超越自己的境界。行性禪師說道,在修練期間,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最艱難的是修練自己的心性,降服自己的心魔,控制自己。通過練武,我們慢慢可以控制自己的手、眼、身,然後控制自己的意志,再運用自己的意志引導內氣,最後利用內氣引導氣力,久而久之,就可以慢慢養成控制自己的本能,亦是修練少林傳統功法「禪武」的精粹。

 

若要練到意氣合一,就必須修心性,因為只有心靜如水,古井無波,忘我無我,才能做到意氣合一,進入禪的境界,從而達到無上功法。這也是禪與武不能分開的原因,亦是德建禪師所傳授少林功法的特點,就是要求鍛練者要注重修心性,修養一顆光明心及淡泊心。只有修好心性,方能做到古井無波,意氣合一,意到氣到,達到「禪武合一」的境界。

 

 

 

 

 

 

 

 

 

強身健體:內養功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使血氣暢順,五臟六腑都健康,其主旨是養氣、利氣、行氣。人的丹田之氣就是「元氣」,所以要培養丹田之氣,當丹田之氣足夠,全身經絡血氣就會運行暢順,這也是很重要的養生治病的原理。雖然許多修練者都明白丹田的重要,坊間亦有形形式式的方法教人氣沉丹田,或者鍛練丹田之氣,德建禪師所教的功法注重自然。所謂自然,是指不著意地引導丹田之氣,這方法較安全簡單,非常值得推廣及研究。初學的時候是培養丹田之氣,往較高境界時,則培養丹田之氣跟自然之氣貫通,行氣入膜,氣在體內暢通無阻,淨斂於內,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

 

為何「氣」對人體健康那麼重要?無論中醫或是氣功的理論,都認為血生於氣,氣足則力強,有血氣就有力。因此,如果想有足夠精神體力來應付每天工作,就要有足夠的血氣,就先要練氣養氣,這也是最重要的關鍵。

 

禪醫:禪醫的發展,是歷代少林僧人從修行練功當中,慢慢體察到人體經絡以及五臟六腑的運行和現象,然後逐步歸納為一門獨特的醫學理論。所以,練習少林傳統功法和內養功,對人體內臟和經絡慢慢就會有一種體會。這也是學習禪醫不可忽略的步驟,亦為學習禪醫奠定基礎。

【內養功】

 

馴服自己的野猿狂馬

 

少林禪武醫修行方法是以武修禪,即是以練習武學來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思想,從此達到心境平靜,明心見性,高尚品德

【練習內養功的目的】

 

從練功中達到靜定的境界。這也是說從動態中尋求安心的心境,動中求靜。

練功時注意事項

 注意自然:禪本自然,內養功是禪武,所以講求自然。呼吸的時候要自然,引導要自然,一切都要順其自然,不可以有半點拘謹或緊張。做的時候要身心放鬆,處於自然狀態。

 ■  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把內養功練得純熟是需要恆久的學習及鍛練,絕不能急進,以為一兩個月便成。練功是要千錘百練的,需要一點一滴積聚的,操之過急就不能心平氣和,這也是練禪武的大忌。

 ■  需要有恒心:練功就好像吃飯一樣,每天都要練習。練得內功難,失去功夫易。練好一套功夫往往要經年累月,但只要荒廢一年半載,功力就失了。所以練功一定要有恒心,每日持之以恆,對身體一定有莫大好處。無論對個人修養或者是明心見性,都是非常有效益的方法。

 ■  需配合飲食:飲食無節制,過量食腥、葷、辣,會對修練少林內養功非常不利。因此,要鍛練少林的內養功,一定要注意飲食(詳情可參考後面的飲食篇)。

 ■  調身:在練功法的時候,要注重姿勢。不論是行功、站功、坐功或臥功,務必要求姿勢自然舒適,不可緊張,但也不可鬆散,自然舒泰的姿勢,才可使內氣容易運行。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點觀念,想像一條膠水管,如果它是盤根錯節,水便不可以順暢地流動。儘管加力在前端打水,水也難以順流。若把所有纏結放開,水便自然順流,不用費力。把身體放鬆,就如把膠管的結解開,內氣自然順利運行。

 ■  調心:調心是指控制自己的思想,初學者一般在練功時會有雜亂的思想,首先要學習放鬆思想。當雜念起的時候,不要緊張,不必一定要消除它,只要靜心地觀察並讓它自然消失,或者可將意念集中於觀察丹田或其他部位,一心一意,靜心專注。久而久之的練習,使心境平靜,如古井無波。

 ■  調息:調息是指調節呼吸,可分為「自然」及「自為」兩種調息法。「自然」的呼吸是觀察呼吸平緩地出入,入時觀察丹田,出時觀察鼻子。古代的氣功修練法也稱之為「文火」。這種呼吸法可使全身放鬆,繼而使大腦放鬆。「自為」呼吸就是用意運氣,吸氣時鼓肚凹腰,呼氣時提肛、合口、收腹。古代謂之「武火」鍛煉,有助內氣的運行速度及力度。

練功時注意事項

丹田的科學研究

雖然禪修在中國已有千多年的歷史,推崇禪修的學者偉人歷代皆是。可惜,禪修在現今社會已被很多人遺忘,也有被誤認為是古老迷信的行為。這種誤解可能是因中國及西方研究學問手法的不同,所以禪修對個人身心健康的益處難以被主流醫學認同。中國人傳統做學問的手段是以長期觀察及歸納心得(deductive reasoning)為主;而西方做學問的方法,主要是科學研究,以統計為實證(inductive reasoning)。我認為兩種做學問的方法可以互相補足,但因為我們現在對中國禪醫的認識主要基於中國傳統的經驗之談,科研方面的發展比較缺乏,故此,從西方的角度去評價,便認為它沒有科學根據。為了使禪武醫能更廣泛地被醫學應用,用科學手法去研究禪武醫的臨床應用是必需的,所以我們於二零零六年運用功能性磁力共振研究刺激丹田對大腦活動的影響。這篇文章已在美國中醫學雜誌發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34(2), 207-216),以下是文章的總論:

 

丹田是一個於禪修及氣功修練中十分重要的部位。「丹田」這兩個字意義深遠─中國古代對珍貴的藥物,如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種子,名為「丹」,將此丹種在田中,使它生長,所以名為丹田。修練當中往往不離「意守丹田」;也有在練功後,將唾液送到下丹田(在肚臍下一寸三分),即是「玉液還丹」。意守及潤澤丹田的原因有很多:中國醫學認為下丹田是任、督、沖三奇經滙聚之處,是真氣升沉的地方,而且丹田的範圍包括幾個重要的穴位(例如:氣海、石門、關元),意守丹田如刺激這些穴位。另外,氣功修練提及丹田是藏精氣的地方,所以「煉精化氣」是修練的第一步。

 

中國的傳統修練及醫學對丹田的描述十分抽象,同時又帶點神秘,難以使現代人明白及接受。所以,我們嘗試利用現代的腦科學去瞭解丹田和腦部運作的關係。從生理學角度看丹田這個部位,它只是皮膚的一點,它的感觀反應與別的皮膚部位(例如:手、足)沒有分別。現時已經有腦科學研究成果證明刺激手或足的皮膚只會使大腦運動區(Motor Cortex)的一處活躍起來,其他的大腦部位是沒有反應的。若丹田也只是一點普通的皮膚點,刺激這個部位應該與刺激手或足沒有分別,腦部的反應也應該是一樣。相反地,如果丹田不是一個普通的皮膚點,而是一個「真氣升降的中樞,精氣的根源」,腦部的反應一定會有所不同。而我推論丹田是跟人腦的前額葉有莫大的關係,因為人腦的前額葉主管人類很多高智能,例如分析力、應變力、計劃能力、自我控制及情緒平衡。所以,這與禪修所期望達到「明心見性,開啟般若智」的境界有著共通的地方。在二零零六年,我們請來十位自願者,利用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測試他們腦部對刺激手及丹田的反應。結果與我的推論吻合,腦部對刺激手的反應只限於運動區,而刺激丹田的腦部反應則包括前額葉(fron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丘腦(thalamus)、腦島(insula)和扣帶回(cingulate gyrus)。所以這些資料顯示丹田是非一般的皮膚點,刺激它能使大腦很多重要的部位活躍起來(見下圖)。這是一個用腦科學方法去研究丹田的初步工作,但成果卻令人十分鼓舞。

刺激丹田                                                     刺激手部

 

 

 

 

 

 

 

 

刺激「丹田」(左圖)比刺激手部(右圖)時的大腦活躍範圍(紅色位置)明顯較廣

 

(參考文獻:Chan, A. S., Cheung, M. C., Chan, Y. L., Yeung, D. K. W., & Lam, W. (2006). Bilateral frontal 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cutaneous stimulation of Elixir Field: An fMRI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34, 207-216.)。

 

丹田的科學研究

丹田呼吸法的腦科學研究

德建師父曾對我說他所修練的丹田呼吸法可以提升個人的精神健康及智慧。當我問他這種修練對大腦有何好處時,他說依他十多年的自我內觀及臨床觀察的總結,鼻子通肺又通丹田,而丹田是人體元氣的聚處,能通上大腦。換言之鼻子通,大腦的功能便能提升。因此,禪武醫的修練注重呼吸時觀察鼻子和丹田。他就是用這個原理醫治了不少患腦部疾病(如中風、腦癌等)的人。德建師父又告訴我,他所修練的少林內功都能開啟智慧,應和腦科學有密切關係。

 

功能性磁力共振實驗

於是,我在香港做了兩個科學實驗來求證師父十多年的心得及理論。第一個是功能性磁力共振的實驗(下圖一)。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器是一部能透視人腦的儀器,可以讓我們看到人的行為和思想跟人大腦不同部位活躍的關係。為探討德建師父所教的丹田呼吸法和腦部活躍的關係,我們用功能性磁力共振掃描器測量人腦於丹田呼吸和肺呼吸時的反應。初步結果顯示,在丹田呼吸的情況下,大腦前扣帶皮質腦區(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變得活躍。相反,肺呼吸的情況下卻沒有這個現象(下圖二)。近代的腦科學指出,這個腦區主導我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反應力、注意力及應變力。這個區域的異常與很多腦部疾病(例如自閉症及過動症)有關。所以,現代的腦科學對這個區域也十分重視,認為是人類高智能的控制區。因此,初步的科學研究資料與德建師父的經驗是一致的。丹田呼吸可能可以提升腦部的活躍度而對腦功能可能有益處。所以,丹田呼吸法可提升人的自我控制力及集中力是一個合理的推論,但有待進一步科學研究去探討德建師父的臨床經驗。

 

 

 

 

 

 

 

 

 

 

 

 

 

 

 

圖一

 

 

 

 

 

 

 

 

 

 

 

 

 

 

 

 

圖二

右圖顯示丹田呼吸時,大腦前扣帶腦區(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紅色位置)的活躍情況;而左圖則顯示肺呼吸的情況。

 

丹田呼吸的基礎科研

越來越多的科研實證表示身心訓練對精神和身體的問題,如抑鬱、焦慮、強迫症、失眠、慢性疼痛、緊張性頭痛、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癌症有正面作用。冥想呼吸是身心訓練的一種形式,已有臨床證據顯示其對情緒、認知和其他生理狀況有正面的影響。有關冥想呼吸的腦電波研究指出,有一些冥想呼吸可以讓人放鬆,另一些冥想呼吸則使人提高集中力。但還未有冥想呼吸訓練同時具有放鬆及提高集中力的效果。於二零一一年我們做了一項腦電波的研究,目的是探討少林丹田呼吸,其中包括自然和自為丹田呼吸,是否會同時誘發輕鬆和集中的狀態。有四十四名成年人參與此項研究,隨機抽樣地參加學習丹田呼吸法(實驗組)和漸進性肌肉鬆弛法(控制組),為期一個月。培訓前後,每位參加者均個別接受腦電波測試。培訓前兩個組別的腦電圖相若,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過後,實驗組在做過自然丹田呼吸後,顯示左右腦alpha波的不對稱指數增強了(這是一個情緒放鬆的指標);控制組則沒有這情況。同時,實驗組在做過自為丹田呼吸後,大腦半球內和半球間的theta波的連貫性(這是一個注意和集中的指標)亦都增強。研究結果顯示丹田呼吸法對提高人腦神經活動和連接有正面作用,也可能提升情緒狀態和認知功能(下圖三及圖四)。

 

 

 

 

 

 

 

 

 

 

 

 

 

 

 

 

 

 

 

 

圖三

一個月培訓後,實驗組於做過自然丹田呼吸後,反映情緒放鬆的左右腦Alpha波不對稱指數顯著地增強了,而控制組則沒有此提升。

*p<0.05 (表示於統計學上呈顯著分別)

 

 

 

 

 

 

 

 

 

 

 

 

 

 

 

 

 

 

 

 

 

 

 

 

 

 

 

 

 

 

 

 

 

 

 

 

 

 

圖四

一個月培訓後,實驗組做過自為丹田呼吸後,反映注意和警覺的大腦半球內和半球間的theta波的連貫性(即點與點之間的連結)增強了,而控制組則沒有此結果。

 

(參考文獻:Chan, A. S., Cheung, M. C.,Sze, S. L.,Leung, W. W., &Shi, D.(2011).Shaolin Dan Tian Breathing fosters relaxed and attentive mind: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DOI:10.1155/2011/180704.)

 

丹田呼吸法的腦科學研究

各種功法的介紹

自然丹田呼吸法 可以站立或坐著進行。若坐在椅上練習的話,雙腳踏地,很自然地坐下,將雙手或單手輕按肚臍下面,眼睛微微合上,然後觀想自己的呼吸。吸氣時觀自己的肚,呼氣的時候,則觀自己的鼻。一吸一呼,一呼一吸,內觀自己的丹田。丹田位於我們肚臍以下一寸三分的地方,將手放在腹部,很自然的用意引氣到丹田。這種自然的練丹方法,較一些其他功法安全。不過學員練習時要注意,不可貪心,不要企圖有任何得著。只要心無二志,輕輕將手放在腹部,再將意念放在腹部和鼻子即可,也不可心急強求有任何反應,因為心急則不能入靜。要做到心靜,無欲無求,讓自己有一段時間可以安靜下來,使心境平靜,達到安寧的境界。

自為丹田呼吸法 同樣可以站立或坐在椅上進行。將手放在下腹,即丹田的位置,呼氣時自然地提肛、收腹、閉嘴,將氣呼出,眼睛很自然地微微張開;然後身體放鬆,氣自回丹田,眼睛合上。這樣做法是有意識的將氣引到丹田。這種做法同樣要注意避免心急。

 

鬆肩式 對肩頸特別有效,有助改善肩頸腰痛,減低疲倦。方法是將雙手放在頸和肩膊的中間,再用膊頭慢慢搖動雙手。當熟習後,腰可微微傾前,腳踭自然地提起。

 

虛樁 一如德建禪師所言:「萬法虛中尋」。他亦曾提及有些高僧只練虛樁,便有一身好武功。虛樁的鍛練方法很簡單,只要清晨時分在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雙腳平踏地面,雙腳分開與肩膊齊,雙手向上屈曲,懸放在腹前或胸前,姿勢像猿猴一樣,嘴巴微微合上,眼睛望前或合上,力聚在雙腳板,靜靜地站立5至30分鐘。

 

沐鼻法 用雙手輕輕地按摸鼻的兩側。按摸速度越慢越好,手越輕越好。心情要保持平靜,自然自在地留意鼻子。

 

以上是五個最基本的功法,亦是德建禪師修練少林傳統功法接近二十年來,將之整理簡化,成為適合現代人修練的功法。

【呼與吸的奧妙】

 

呼吸是生命的根本

不懂呼吸就不懂生命

 

每一口氣,從體內呼出,再吸入體內,就是人與環境的交替。

無言,無聲,無間斷的交流…

各種功法的介紹

  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  自然丹田呼吸法的原理

曾有幾位臨床心理學家問我療法的自然丹田呼吸法與西方心理學流行的腹式呼吸是不是一樣。本療法的丹田呼吸與腹式呼吸眨眼看去雖然相似,但其實不一樣。腹式呼吸注重用腹部而非肺部呼吸,把吸入的氣送至腹部,使呼吸變得細長。本療法的呼吸注重培養丹田的能量,及暢通鼻及丹田的呼吸。所以練習的時候,講求吸氣時觀丹田,出氣時觀鼻子。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如果只注重把氣吸進腹部(丹田)而沒有關注呼氣時意守鼻子,氣只是單方向的輸入到丹田。相反,注重氣入丹田,氣出鼻子,氣的運行變成雙向的循環,氣的運行便活了。

 

有人問及意守丹田的問題,她聽說意守丹田對身體有害。本療法的意守是不停留在一個地方─丹田,卻是靈活的意守─丹田、鼻子、丹田、鼻子……這與一般靜坐的意守丹田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前者是死守,後者是活守。練習本療法的丹田呼吸,要旨在於「閉目觀鼻,心觀丹田」,而西方的靜坐主要是將吸入的空氣輸到腹部,沒有注重「丹田」,也沒有注重「觀」的意念。

 

另外,本療法要求練習者將手輕放於丹田的位置。這一點也是一般靜坐鬆弛法沒有要求的。但是,手放丹田處是一個要訣。因為手心通心,手在那裡,心便在那裡。把手放於丹田處,即是將心放於丹田處。這樣,比較容易把心境平靜下來,也是練「心」的要訣。

 

■  自為丹田呼吸法的原理

自為丹田呼吸與自然丹田呼吸相輔相成,可以看為文火與武火的分別。就如我們炆食物,要配合武火(猛火)及文火(微火)烹煮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培養丹田的氣機也同樣需要武火(自為)及文火(自然)呼吸的配合。一般西方的鬆弛法或靜坐,只有類似自然丹田呼吸的方法而沒有自為丹田呼吸的練習,所以只能達到放鬆的效果。雖然也對身體有好處,但效果較自然及自為丹田呼吸兩者結合遜色。

 

■  虛樁的原理

虛樁看似簡單,但也是最不簡單的功法。一個簡易的動作,練頭、練頸、練口、練舌、練肩、練胯、練指、練腿、練心、練意、練神、練氣。中國醫學認為「百病皆因氣不順」,「氣通則不病」。《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記述「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果溪流暢通,水便自然地流動,不需要任何推動的力量。人體的氣機也是一樣,如果姿勢正確,氣血便可以自然暢通。但是,現代的都市人一般的坐姿、站姿和行姿都不正確,所以造成氣血不通,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之一。虛樁是一個自然的站立方法,幫助身體血氣運行。練習時上身放鬆,下肢的血氣便漸漸開展,氣就可以暢順地由上往下流動,久而久之,下盤就變得穩固(所以特別適合容易跌倒的人練習),而且俗氣向下排出,身體便變得輕鬆舒服。練時頭要保持正中,不低不仰,使頭領勁。頭是一身之首,頭頂的百會穴更是諸穴的會集處,任督的交會處,要保持正中安舒。練習虛樁時舌微頂上顎,舌根下有兩個管道(金井及石泉),口中的津液就是由此而生。練習虛樁時,口中的津液自然地增加,將口中的津液慢慢吞下至丹田處叫「玉液還丹」,是練習氣功的重要方法,因為津液化食,助消化、生肌及補氣。

功法的原理及分析

  少林內養功與西方鬆弛練習的分別

有幾位人士都問及我療法中的少林內養功與西方的靜坐及鬆弛練習有什麼分別。靜坐的風氣蔓延全球,而越來越多數據顯示靜坐有助改善行為及工作效率。西方所推行的靜坐方法,以哈佛大學胡拔‧斑信(Herbert Benson)所提倡的最為人所熟知。他也是以科學來研究靜坐的先驅。他提倡的方法包括下列幾個元素:

 

■   每天兩次,最好早上和晚上,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坐在一張舒適的椅子上,雙腳平踏地面。

■   自然輕鬆地呼吸,眼睛可以合上,漸漸進入放鬆狀態。

■   重複默唸一個單字或詞語,這樣可以幫助排除雜念,「OM」一字是一般東方冥想常用的字,但也可以選擇比較合適自己的音。

■   每次練習約15至20分鐘

 

他曾解釋壓力大時,免疫功能會下降,心電變得不正常;身心放鬆時,則可使腦部活躍,呼吸及心跳放慢,增強免疫力,改善腦電波及內分泌。美國麻省大學的喬 ‧ 卡巴金(Jon Kabat-Zinn)更用靜坐的方法來改善心臟病及其他病患者的情況。那麼,既然西方已有一套放鬆靜坐的方法,而且具備科研實驗,為什麼我現在還要提倡中國的內養功法呢?這也是我常常面對的問題。

 

本療法的內養功,不單是放鬆的練習,而且是中國養生武學的基礎。從中國的養生功(或又稱氣功)了解,定靜或放鬆的練習只是養生功的入門,它的效果是正面的,是良好的。但是,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中國的養生功法已有千多年的歷史,西方人士可能因為言語及文化的障礙,很難深入了解我們武學的內涵,所以如果只跟著西方人近十至二十年所發展的靜坐方法,而忽略中國本身五千年的文化,便是中國文化的倒退。相反,我們中國人應該尊重自己的文化,努力學習、研究及發展,最終使中國文化能全面地、深入地介紹給全世界。所以,身為中國人,我覺得自己有必要發展祖宗傳下來的文化,使少林傳統禪武醫學得以保育及發揚。

本療法的內養功與西方現在流行的靜坐最大的分別是前者講求氣機。少林武功的精髓在於內練意氣神,外練手眼身,因為是基於禪學發展的武學,所以是一門獨特的內家功。禪學認為「禪機」即「氣機」,所以練習氣功是修練的一個方法,站樁、丹田呼吸及其他拳套練習主要都是練心及意。把心靜下來,氣血自然暢通。

 

古語有云:「無氣莫打坐,沒有麥子空推磨」。修練內功的人一般都認同如果沒有練氣便靜坐,就好像沒有放麥子在石磨內便推磨,有害無益。但現代一般開班教靜坐的人,或是臨床心理學家,又或是其他醫護人士,都不一定修練中國內功,所以只知空心靜坐,不能了解修練的精髓。雖然靜坐或許能使人平靜下來,但過份執著於打坐某程度上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我認識一些有靜坐習慣的人,都有各種各類的痛症,或身體毛病。有些更面色欠佳,血氣不足。有些朋友經我介紹練習少林內養功後,都有明顯的改善。有一點要特別再強調:學習內養功必須動靜兼修,不可空心靜坐。另外,西方靜坐或鬆弛方法都沒有注重丹田這地方,而本療法則十分注重培養丹田的內氣。所以自然及自為呼吸都要求觀丹田,但西方的靜坐只講求腹式呼吸,可說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本療法的內養功是少林傳統武學的築基法。講求通過調心、調身、調呼吸來練精、氣、神,以達致形神相融、身心合一。練功夫時,「寓於無形之中,接於有形之表,而諸法合一」,意即不執著於一定的形態,在有形與無形之間,互相交融轉化,動中求靜,靜中求動,隨心而動,意隨心轉,禪中有拳,拳中有禪。這是少林傳統禪功的要旨。如果持之以恆地鍛練,不但可以達致心平氣和、心境平靜,還對身體健康有良好效果。對學生學習、對成人工作都有提升效率的作用。又可以幫助年青人、成年人及年長人士面對壓力。少林武學,外練手腳身、內練精氣神。講求練心、練意、練氣、並練頸、面、舌、耳、眼、口、手、足、肘、膝、肩、手、腕、指等等,練習後身體靈活,精力充沛。少林的傳統武學確實精深奧妙!

【練習呼吸即練習控制自己】

 

                           → 自信、自在、自然

                           → 健康、精神

                           → 明心見性

                           → 生命的本體

少林內養功與西方鬆弛練習的分別
少林傳統的功夫與現代變異後的功夫

少林傳統的功夫與現代變異後的功夫

本療法的內養功是傳統少林功夫,與現代演變後的少林功夫有很大分別。依登封市地方志辦公主任呂宏軍先生的分析,現在的少林武學,可分為傳統及現代化的武術。他說從二十世紀開始,因社會的發展及變化,傳統少林武術從傳統重養生搏擊變為表演性功夫。傳統和現代化的少林武術主要有八點變異,包括修禪健身功能,動作速度,拳腳曲直,身體和出拳方式,動作幅度、招式及協調性。(在此我只討論修禪健身一點,有興趣詳盡的介紹,請看二零零九年出版的《少林禪武醫正論篇》)。以下是呂先生的解說:

 

「傳統少林功夫的精髓在於禪通武達醫理明,習武是禪修、明心性的法門。所以以修心和練氣為目的,如心意把、易筋經、羅漢十八手等功法動作舒緩,剛柔相濟,身體協調,其作用是通過內氣的調息來修練禪定及暢通五臟六腑,從而達到明心性及身體健康。……異化後的少林武術,以剛猛迅速,跳躍翻飛為主要格調。這種類同競技體育的武術,雖然對鍛練人的筋骨有一定的益處,但由於過於迅猛剛烈,難以達到禪修明心性的目的。」

 

並非所有的少林功夫都有養身心的功效。練習少林傳統功夫有以下要義:

 

■   六合:練功時注意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包括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包括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

 

■   三節:人身可分為三節,手肘、腰腹及腿足為梢、中、根三節,每節又可以分為三節:(i)梢節以手、肘及肩為梢、中、根三節。(ii)中節以胸、心、丹田為梢、中、根三節。(iii)根節以足、膝及胯為梢、中、根三節。練習功夫時以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達到「身滾動,手滾出,身進腳手隨。」

■   四梢:四梢為髮、指、牙和舌。髮為血梢,指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在練習內養功時,均注意四梢。頭要保持中正,不偏不斜,不低不仰,要求使頭頂頸及領勁,手指不彎曲卻不彊直,要自然伸展。牙要微合,舌頂上顎。

 

■   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身體的五行分為內五行及外五行。內五行指心屬火,心動勇氣生;肝屬木,肝動大火沖;脾屬土,脾動大力坎;肺屬金,肺動沈雷聲;腎屬水,腎動快如風。體外的五行指目通於肝,鼻通於肺,耳通於腎,口舌通於心,人中通於脾。

 氣功的古今探討

曾有人問本療法的內養功是不是氣功,要解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首先我們對「氣功」這個名詞沒有統一的理解,眾說紛紜,各門各派有自己的理論及方法,有些以武術為依據,有些以醫學為著點。因為現在還缺乏共識,所以本療法不用氣功這個名詞,而名為「內養功」。「內養功」的意思是武學內功(修練內在的機能),而且以養生為主要目的,所以,稱為「內養功」。當然,少林傳統武術以練心、練意及練氣為主,練習的目的之一是培養身體內在的氣機,但是,它不止於氣機的培養,還注重養心、靜心及精神意志的提升。

 

雖然我們對氣功還未有共識,但毫無疑問中國已有數千年修練氣功的文化。在中國,早於秦朝《呂氏春秋‧盡數篇》已有氣的說明:「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黃帝內經》也提及「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莊子說過:「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春秋戰國已有練氣的記載。古代的中國,認為氣功的練習是高雅及被推崇的。古代有文官及武官,所以學習文科及武科都可以博取功名仕途,尤其在戰亂動盪的時期,武才比文才還得重用,因為武術高強便可以領兵打仗抗敵衛國;另外,修練文學的文人雅士,如果只懂文學而不懂養生武學,便過於懦弱,所以歷來士人都以「文武雙全」為修練的最高目標,不惜窮一生努力學習修練氣功。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白居易、蘇東坡、文天祥、曾國藩、岳飛、關雲祥、諸葛亮、華佗、扁鵲等等,都是文武全才。所以,古人對練習氣功推崇備至。

 

可惜,現代社會不再重視氣功的修練,可能因為社會「重文輕武」,學武不再是平步青雲的途徑。大公司、大學都不需要武學高超的人,只渴求科學、工學、文學的人才,所以練習氣功的動力很低,一般人只在業餘練習,當作消閑或養生保健。大部份人都對氣功沒有深入了解,也不一定會下苦功。又為迎合大眾口味,使不少商業化的「氣功」產生。例如「能開天眼」、「通大小周天」、「能打開任督二脈」等等,使「氣功」蒙上很多神化的色彩及誤解。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是高尚的、富內涵的、博大精深的及有利身心健康的。可惜,因為經濟發展的轉變,這文化面臨巨大的挑戰,或是失傳,或是被歪曲,所以有必要重新整理、研究及規範中國的氣功文化。

氣功的古今探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