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食凈心
有一天三皇寨來了一個病人,由額頭至頸項都長滿紅紅的小瘡,身上有一股味道,不是不清潔的味道,是一種腥葷的味道,她開口說話的時候,味道更濃。
師父對我說:「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人吃了不應該吃的東西。吃進口很容易,但要把吃進去的東西拿出來就不是這麼容易了。」他又說:「很多病人往往有便秘或大便不通的現象,就是因為吃下的食物損害了腸胃。」這個病人病情不輕,已一個星期沒有大便,西醫不明她的病因,但檢查結果顯示胸、頸也有腫瘤。師父說她身體的病主要是吃了腥葷,而這些食物在體內積滯,變成毒,所以身上及口中有很濃的味道。治療的方法是先要求病者戒掉腥葷辛辣,不然的話,藥物及內養功的治療也只能暫時減輕問題。
所以「病從口入」是金石良言,要德建身心療法有效地紓解身體及心理的健康,依從素食,戒腥葷辛辣是很重要的!
德建身心療法注重以飲食改善身體。「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加豆腐,保你一生平平安安。」而且,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日常飲食不調所引致。食療的觀念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宮廷醫生已分為食醫、疾醫等。食醫主管帝王的膳食,為周天子的身體健康調理日常膳食。由此可見,早於中國第二個王朝,中國人已懂得而且注重日常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周禮‧天官》記載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又主張「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由此可見周朝已有很成熟的食療理論。
另外,中國最早的一部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也十分注重飲食與疾病的關係。提出「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強調疾病的產生與生活習慣及飲食有關。《黃帝內經》中更記載「藥以祛之,食以隨之」。「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治療先以藥去病,但必須配合飲食改善以達到長久保健養生的功效。唐代名醫孫恩邈也十分推崇藥膳,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所以,中國傳統醫學十分注重飲食,用飲食的方法治病及養生。少林禪武醫學與傳統中國食療養生的理念相同,但也有不同之處。
少林禪武醫講求感悟,因為歷代禪武醫的高僧都修練上乘的內功,培養出敏銳的感覺洞察食物在身體內的變化及其對身體的效用或影響,而定下一些不宜進食的指引。本人因為修練少林禪武醫的內養功,也漸漸體會到身體對不同食物的反應。例如,本療法所提倡的不進食蒜及薑,我早期與很多人一樣都存有懷疑,因為西方有不少科學研究指出蒜和薑對身體的益處,特別是蒜頭對抗高血壓,甚至癌症的效用。但現在每當我進食蒜或薑,喉嚨便開始生痰,而且腸道運作開始不正常,這些反應一般人不一定能感悟或注意,因為它們不是「癥狀」,但痰久了便會變成疾病,這是我們經驗之談。為瞭解蒜薑及痰的關係,我特意進食蒜薑數天,一直觀察自己的痰在增加,繼後便有感冒。所以,禪武醫的藥膳發展是基於傳統中醫思想,並以禪機氣機修練的感悟發展為一個獨特的飲食理念。
【忌食】
■ 腥:肉、魚、蛋
■ 葷:韮、蔥、蒜、油菜(菜心)、香菜
■ 辛辣:薑、芥類、辣椒、胡椒
【病從口入】
火 → 炎 → 痰 → 病
很多疾病是因為飲食不恰當所引致。太熱的食物使身體積聚「火」,太多火成「炎」,長期過多「炎」積於身體成為「痰」。「痰」在身體久積成為「毒」。所以痰生百病,痰又始於火。所以減少進食生火的食物,有助預防疾病及輔助疾病治療
不食腥葷辛辣
禪醫的醫理注重引導病者就醫的時候不食腥葷,及必須進食穀物、蔬菜、水果和粗糧。腥是指所有肉類,葷是蔥韮蒜等。此外,苦辣酸甜鹹都不可過份進食。根據禪醫的理論,腥葷辛辣食物含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刺激人體使血流加速。一旦消化不來,滯留在體內,疾病如鼻炎、腦炎、關節炎等便會出現,其中鼻炎尤為突出。為什麼?因為冷空氣進入人體,鼻子首當其衝,體內的熱血遇到冷空氣,被冷滯在鼻腔裏,形成鼻腔充血,這就是鼻炎。鼻涕蒸發後成痰,鼻炎又是百病的根源之一,不僅直接引起感冒、發燒、咳嗽、五官病、頭痛、牙痛、便秘、高血壓、心臟病等,而且間接影響全身。
本療法提倡素食,盡可能不進食肉類、海鮮類及蛋類。以五穀、粗糧、豆類為主要吸收的蛋白質。再者,本療法提倡不進食葷類食物,包括韮、蔥、蒜、油菜(菜心)、香菜。雖然現在有不少素食的理論,但此療法的理論有它獨特的地方,以下的表格列出西方、一般佛教及德建身心療法素食主張的比較。
德建身心療法提倡的素食與其他的理論有相同及不同之處:
當中可以看出本療法所提倡不宜進食的食物比其他要多,這主要是因為本療法的素食觀念是建基於「炎」、「痰」、「積滯」的思想。根據禪醫的理論,肉類、葷類及辛辣類的食物含高蛋白,高能量,刺激血流加速,一旦消化不來,滯留在體內,疾病如鼻炎、關節炎等便出現,所以在改善身體及心理疾病時,首先改善飲食,不進食使身體生炎痰的食物。
一般的素食理論都沒有強調忌食辛辣。無論西方的素食或是很多佛教的素食思想都沒有這個觀念,但少林禪武醫學提出辛辣影響健康是基於「氣機」的觀念。因為大多疾病都是氣不暢順,而引致竅門不通。其實《黃帝內經》的素問宣明五氣篇內有記載辛辣傷氣的說法。「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說明過食辛辣會散發過多而損害氣機,因此氣弱者不宜進食辛味的食物。
另外,本療法提倡高營養、低熱量、低蛋白的飲食。行性禪師早於二十多年前已經提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對身體的害處。他說腥葷含很高的蛋白及脂肪,也是高熱量的食物,健康的人有能力消化、吸收、排泄,或是有益。但是,有病的人沒有能力消化這些食物,消化不了的食物只會阻礙腸胃,久而久之,腸道變得漲大,大便不能排出,加上進食大量高熱能的食物,使火熱積聚體內,「火」多變成「炎」。人身上的炎症,例如鼻炎或胃炎等都是源自進食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未能排出體外所致。
禪武醫食療法所提倡的自然素食法是十分符合當代科學的資料。西方科學家的研究指出世界上的幾個長壽村─包括日本的沖繩、希臘的夕美、義大利的康寶地美及巴基斯坦的亨札,它們的人民飲食習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選擇,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一般都進食大量的新鮮蔬菜及五穀類。所以,每天進食天然新鮮的素食是保持健康的一個基本元素。
不吃肉類,進食植物性蛋白質的說法與現代醫學一致。德建師父常說:「牛羊吃草,肥大粗壯」。人類不是一定要吃動物性蛋白質才可長肉。再看看人類的近親─大猩猩,牠們每天都只吃草、水果和果仁,全部都是素食,但平均的重量是八百磅。動物的肉可以幫助人類成長,但也會在人類的身體上留下疾病的成因。柯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教授是康乃爾大學教授,也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主席,他認為動物性的蛋白質是最具毒性的食物之一。他這個結論是來自他主持的「中國計劃」研究的結果,他發現中國農村地區以素食為主的人,他們患心臟病、中風、骨質疏鬆、癌症及糖尿病的比率遠低於居住在都市內以肉食為主的人。
從食肉中吸收蛋白質是很多疾病的源頭,坎貝爾教授指出因為動物脂肪含大量的飽和脂肪,而飽和脂肪會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2)的濃度,這種膽固醇和很多退化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的發病率有頗高的關連,對身體有害。相反,從植物當中吸取蛋白質,卻有利於降低退化性疾病的發生,因為植物性的蛋白質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另外,牛津素食研究(Oxford vegetarian study)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素食者患癌症死亡的比率要比非素食者低百分之三十九,而且,素食者患退化性疾病的時間比食肉人士遲了平均約十年。總括現在科學的一些資料,確實支持了素食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主張。
但是,我們要注意進食充分的蛋白質,而最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就是豆類(黃豆、黑豆和扁豆等)、果仁(核桃、杏仁)及五穀類。其實所有的植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些蛋白質,所以每天吃各種各類的蔬菜、豆類、果仁類和穀物類,便可攝取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個成年人每天應進食三十五公克的蛋白質,而一件四盎司的豆腐或一杯一千毫升的豆奶便有十二克的蛋白質,四盎司的果仁約有二十克蛋白質。所以,每天只須進食適量的豆類和果仁類便不用擔心身體攝取不足夠的蛋白質了。
德建身心療法十分注重不宜進食葷辣的食物,包括蔥、韮、蒜、芥及辛辣的食物,因葷辣食物與肉類食物相似,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進食葷辣的食物和大便乾結或便秘有密切關係。在臨床上,觀察到很多腸道問題,或大便不順的病人都喜歡吃辛辣,而且食用大量韮、蔥、蒜、芥的食物。當病者能改變飲食習慣戒除葷食及辛辣,問題便可得到改善。本療法所主張的不食葷與現代衛生研究結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有研究指出蒜有助減低血脂肪及高血壓,更有研究指示每天進食六百毫克的蒜片可減低百分之六的血脂肪。由於美國人一般有高血脂及高血壓,所以有一些食療方法便提倡每天食用蒜頭。但是,這些研究只說出蒜頭的一種功用,其他的益處及害處還沒有科學定論。德建師父主張不吃葷,是依據歷代修練禪武醫高僧自身的內觀經驗及臨床上對病人的觀察,是數百年智慧的總結,十分有價值。再者,一般持素者,如有均衡飲食,一般都不會(除先天性外)患有高血脂及高血壓,所以,不需要特別進食蒜來減低血脂及血壓。
少蒜
少薑
少辣
高營養
低熱量
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