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食凈心
有一天三皇寨來了一個病人,由額頭至頸項都長滿紅紅的小瘡,身上有一股味道,不是不清潔的味道,是一種腥葷的味道,她開口說話的時候,味道更濃。
師父對我說:「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人吃了不應該吃的東西。吃進口很容易,但要把吃進去的東西拿出來就不是這麼容易了。」他又說:「很多病人往往有便秘或大便不通的現象,就是因為吃下的食物損害了腸胃。」這個病人病情不輕,已一個星期沒有大便,西醫不明她的病因,但檢查結果顯示胸、頸也有腫瘤。師父說她身體的病主要是吃了腥葷,而這些食物在體內積滯,變成毒,所以身上及口中有很濃的味道。治療的方法是先要求病者戒掉腥葷辛辣,不然的話,藥物及內養功的治療也只能暫時減輕問題。
所以「病從口入」是金石良言,要德建身心療法有效地紓解身體及心理的健康,依從素食,戒腥葷辛辣是很重要的!
德建身心療法注重以飲食改善身體。「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加豆腐,保你一生平平安安。」而且,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日常飲食不調所引致。食療的觀念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宮廷醫生已分為食醫、疾醫等。食醫主管帝王的膳食,為周天子的身體健康調理日常膳食。由此可見,早於中國第二個王朝,中國人已懂得而且注重日常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周禮‧天官》記載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又主張「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由此可見周朝已有很成熟的食療理論。
另外,中國最早的一部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也十分注重飲食與疾病的關係。提出「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強調疾病的產生與生活習慣及飲食有關。《黃帝內經》中更記載「藥以祛之,食以隨之」。「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治療先以藥去病,但必須配合飲食改善以達到長久保健養生的功效。唐代名醫孫恩邈也十分推崇藥膳,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所以,中國傳統醫學十分注重飲食,用飲食的方法治病及養生。少林禪武醫學與傳統中國食療養生的理念相同,但也有不同之處。
少林禪武醫講求感悟,因為歷代禪武醫的高僧都修練上乘的內功,培養出敏銳的感覺洞察食物在身體內的變化及其對身體的效用或影響,而定下一些不宜進食的指引。本人因為修練少林禪武醫的內養功,也漸漸體會到身體對不同食物的反應。例如,本療法所提倡的不進食蒜及薑,我早期與很多人一樣都存有懷疑,因為西方有不少科學研究指出蒜和薑對身體的益處,特別是蒜頭對抗高血壓,甚至癌症的效用。但現在每當我進食蒜或薑,喉嚨便開始生痰,而且腸道運作開始不正常,這些反應一般人不一定能感悟或注意,因為它們不是「癥狀」,但痰久了便會變成疾病,這是我們經驗之談。為瞭解蒜薑及痰的關係,我特意進食蒜薑數天,一直觀察自己的痰在增加,繼後便有感冒。所以,禪武醫的藥膳發展是基於傳統中醫思想,並以禪機氣機修練的感悟發展為一個獨特的飲食理念。
【忌食】
■ 腥:肉、魚、蛋
■ 葷:韮、蔥、蒜、油菜(菜心)、香菜
■ 辛辣:薑、芥類、辣椒、胡椒
【病從口入】
火 → 炎 → 痰 → 病
很多疾病是因為飲食不恰當所引致。太熱的食物使身體積聚「火」,太多火成「炎」,長期過多「炎」積於身體成為「痰」。「痰」在身體久積成為「毒」。所以痰生百病,痰又始於火。所以減少進食生火的食物,有助預防疾病及輔助疾病治療
不食腥葷辛辣
禪醫的醫理注重引導病者就醫的時候不食腥葷,及必須進食穀物、蔬菜、水果和粗糧。腥是指所有肉類,葷是蔥韮蒜等。此外,苦辣酸甜鹹都不可過份進食。根據禪醫的理論,腥葷辛辣食物含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刺激人體使血流加速。一旦消化不來,滯留在體內,疾病如鼻炎、腦炎、關節炎等便會出現,其中鼻炎尤為突出。為什麼?因為冷空氣進入人體,鼻子首當其衝,體內的熱血遇到冷空氣,被冷滯在鼻腔裏,形成鼻腔充血,這就是鼻炎。鼻涕蒸發後成痰,鼻炎又是百病的根源之一,不僅直接引起感冒、發燒、咳嗽、五官病、頭痛、牙痛、便秘、高血壓、心臟病等,而且間接影響全身。
本療法提倡素食,盡可能不進食肉類、海鮮類及蛋類。以五穀、粗糧、豆類為主要吸收的蛋白質。再者,本療法提倡不進食葷類食物,包括韮、蔥、蒜、油菜(菜心)、香菜。雖然現在有不少素食的理論,但此療法的理論有它獨特的地方,以下的表格列出西方、一般佛教及德建身心療法素食主張的比較。
德建身心療法提倡的素食與其他的理論有相同及不同之處:
當中可以看出本療法所提倡不宜進食的食物比其他要多,這主要是因為本療法的素食觀念是建基於「炎」、「痰」、「積滯」的思想。根據禪醫的理論,肉類、葷類及辛辣類的食物含高蛋白,高能量,刺激血流加速,一旦消化不來,滯留在體內,疾病如鼻炎、關節炎等便出現,所以在改善身體及心理疾病時,首先改善飲食,不進食使身體生炎痰的食物。
一般的素食理論都沒有強調忌食辛辣。無論西方的素食或是很多佛教的素食思想都沒有這個觀念,但少林禪武醫學提出辛辣影響健康是基於「氣機」的觀念。因為大多疾病都是氣不暢順,而引致竅門不通。其實《黃帝內經》的素問宣明五氣篇內有記載辛辣傷氣的說法。「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說明過食辛辣會散發過多而損害氣機,因此氣弱者不宜進食辛味的食物。
另外,本療法提倡高營養、低熱量、低蛋白的飲食。行性禪師早於二十多年前已經提出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對身體的害處。他說腥葷含很高的蛋白及脂肪,也是高熱量的食物,健康的人有能力消化、吸收、排泄,或是有益。但是,有病的人沒有能力消化這些食物,消化不了的食物只會阻礙腸胃,久而久之,腸道變得漲大,大便不能排出,加上進食大量高熱能的食物,使火熱積聚體內,「火」多變成「炎」。人身上的炎症,例如鼻炎或胃炎等都是源自進食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未能排出體外所致。
禪武醫食療法所提倡的自然素食法是十分符合當代科學的資料。西方科學家的研究指出世界上的幾個長壽村─包括日本的沖繩、希臘的夕美、義大利的康寶地美及巴基斯坦的亨札,它們的人民飲食習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選擇,高營養,低熱量的食物,一般都進食大量的新鮮蔬菜及五穀類。所以,每天進食天然新鮮的素食是保持健康的一個基本元素。
不吃肉類,進食植物性蛋白質的說法與現代醫學一致。德建師父常說:「牛羊吃草,肥大粗壯」。人類不是一定要吃動物性蛋白質才可長肉。再看看人類的近親─大猩猩,牠們每天都只吃草、水果和果仁,全部都是素食,但平均的重量是八百磅。動物的肉可以幫助人類成長,但也會在人類的身體上留下疾病的成因。柯林‧坎貝爾(Colin Campbell)教授是康乃爾大學教授,也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主席,他認為動物性的蛋白質是最具毒性的食物之一。他這個結論是來自他主持的「中國計劃」研究的結果,他發現中國農村地區以素食為主的人,他們患心臟病、中風、骨質疏鬆、癌症及糖尿病的比率遠低於居住在都市內以肉食為主的人。
從食肉中吸收蛋白質是很多疾病的源頭,坎貝爾教授指出因為動物脂肪含大量的飽和脂肪,而飽和脂肪會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2)的濃度,這種膽固醇和很多退化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的發病率有頗高的關連,對身體有害。相反,從植物當中吸取蛋白質,卻有利於降低退化性疾病的發生,因為植物性的蛋白質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另外,牛津素食研究(Oxford vegetarian study)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素食者患癌症死亡的比率要比非素食者低百分之三十九,而且,素食者患退化性疾病的時間比食肉人士遲了平均約十年。總括現在科學的一些資料,確實支持了素食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主張。
但是,我們要注意進食充分的蛋白質,而最健康的蛋白質來源就是豆類(黃豆、黑豆和扁豆等)、果仁(核桃、杏仁)及五穀類。其實所有的植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些蛋白質,所以每天吃各種各類的蔬菜、豆類、果仁類和穀物類,便可攝取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個成年人每天應進食三十五公克的蛋白質,而一件四盎司的豆腐或一杯一千毫升的豆奶便有十二克的蛋白質,四盎司的果仁約有二十克蛋白質。所以,每天只須進食適量的豆類和果仁類便不用擔心身體攝取不足夠的蛋白質了。
德建身心療法十分注重不宜進食葷辣的食物,包括蔥、韮、蒜、芥及辛辣的食物,因葷辣食物與肉類食物相似,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進食葷辣的食物和大便乾結或便秘有密切關係。在臨床上,觀察到很多腸道問題,或大便不順的病人都喜歡吃辛辣,而且食用大量韮、蔥、蒜、芥的食物。當病者能改變飲食習慣戒除葷食及辛辣,問題便可得到改善。本療法所主張的不食葷與現代衛生研究結果有不一致的地方。有研究指出蒜有助減低血脂肪及高血壓,更有研究指示每天進食六百毫克的蒜片可減低百分之六的血脂肪。由於美國人一般有高血脂及高血壓,所以有一些食療方法便提倡每天食用蒜頭。但是,這些研究只說出蒜頭的一種功用,其他的益處及害處還沒有科學定論。德建師父主張不吃葷,是依據歷代修練禪武醫高僧自身的內觀經驗及臨床上對病人的觀察,是數百年智慧的總結,十分有價值。再者,一般持素者,如有均衡飲食,一般都不會(除先天性外)患有高血脂及高血壓,所以,不需要特別進食蒜來減低血脂及血壓。
少蒜
少薑
少辣
高營養
低熱量
低蛋白
自然而不執著的飲食
本療法注重生機飲食,就是說盡量進食新鮮,不受化學品污染加工的食物,不進食含人工程序精製及干擾的食品,以最天然的方式進食五穀、粗糧、蔬菜、豆類、果仁類、菌類等食物。這些新鮮的食物對身體很有益,應每天進食。一些人他們都以進食保健產品為保持健康的方法,每天都吃三四種,有些人高達六七種保健產品。但在每天飲食中卻不注重進食天然五穀、粗糧、蔬菜等。隨便在快餐店吃了一頓飯,然後從袋裏拿一些保健產品來作「補充」。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市面上的精製保健產品決不可以代替天然有益的食物。
當我提議病患者忌食肉、海鮮、蛋、葷類及辛辣類食物,他們一般的反應是「那我們還可以吃什麼?」其實除了這些食物以外,五穀、粗糧、豆類、蔬菜、水果、果仁、菌類都宜進食。有不少人希望我給他們一個答案,例如吃什麼,吃什麼對眼好,吃什麼對什麼好,婦人應多吃什麼,小孩有過動問題應吃什麼。因為現今有一個觀念就是吃某某食物對某一種病有幫助,或某一種食物對某一個器官有好處,於是形成了很多吃「保健食品」的習慣。本療法的基礎思想是禪本自然,不主張對食物的執著,即是說不提倡單一的食物療法,就是每天不要只吃同樣的食物。有一個病人告訴我,他每天都吃藍莓,因為對眼睛好,但其他水果就不吃;又有一個人告訴我,她每天都吃番薯粥,吃了幾年,因為聽說對便秘好,但問題還沒有改善,這些都是執著的飲食觀念,是不正確的。其實,所有新鮮自然的五穀、粗糧、蔬菜、水果都對人體有益。應該自然自在地選擇不同的食物,什麼新鮮,什麼方便便可以進食。為了方便大家配合每天的飲食,以下是一些適宜進食的食物,只需每天進食以下七類食物中的一至三種便可以了。所以,選擇十分多,不進食腥葷也可以進食很多好吃的食物。
例子:
現代都市人生活緊張,常常要出外用餐,較難達到自然均衡的飲食,所以提議在工作休息時進食一些乾果仁、水果及粗糧(例如紅棗、杞子),也可以喝一些果仁茶,例如黑豆茶、芝麻茶、山藥茶、杏仁茶等作為小吃,以補充及均衡飲食。女士們大多喜歡在家中及辦公的地方吃零食,一般是薯片、朱古力、糖果等等。我們提議可以改變一下,以核桃、杞子、龍眼肉、紅棗及芝麻作為主要的零食。這些食物既健康又方便,而且入口甘甜,是最合適的優閑小吃。男士們也可進食花生、杏仁、乾果作為優閑食物。但注意不要偏食,執著某一種食物,不要每天吃同樣的食物,要多元化,吃不同的食物,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沒有一種食物含有所有的營養及元素。所以只要食物是天然的,不加工的,不精製的,都是好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中庸之道」便是飲食的守則,不過多,不過少,不強求,不偏愛。各種食物都嘗試,愉快地享受自然食物。
又常常有人問我,他們應該每天吃多少食物,吃得太多,他們怕肥,吃得太少又怕不夠營養。也有不少人要求我給他們一些餐單,每天照著餐單進食,他們說感到踏實,不會走錯。這是西方食療的觀念,我是美國營養協會的認可顧問,十分理解餐單式的飲食方法。一般的做法就是依據美國食物及營養委員會提議的每人每日吸取營養量而設計每天的飲食。建議包括嬰兒、孩子、男性及女性每天提議的各種維他命、礦物質及蛋白質的需求。例如一個二十五至五十歲的女性,約65千克重及64吋高,每天便需要攝取50克蛋白質,8毫克維他命A,5毫克維他命D,8毫克維他命E,60毫克維他命K,60毫克維他命C,800毫克鈣,15毫克鐵等等。營養師便依各人的年齡、身高及體重編著每天餐單。德建身心療法不提倡這個理念,因為過於被動、公式化、執著及不自然。本療法是以禪學為基礎,飲食的思想也是講求自然自在,強調自我感悟,自我培養菩提智慧。所以,只要每天都進食五穀、粗糧、蔬果等天然食物,又在每日的飲食內包含先前介紹的七類食物,便不需要憂慮不夠營養。
至於要進食多少的問題,本療法提倡「自我感悟」的方法來定下自己的標準。每次進食前安靜片刻,然後開始進食,進食的時候不思想其他事情,專心一致地享受食物,一口一口的品嚐,一口一口的感受在口中的食物,繼而再感受一下食物在腸胃中的情況和身體的反應,進食時要慢慢細嚼,也可以進行輕鬆的交談,但不要討論嚴肅的問題,例如生意、事業等。食至自己感到舒服,感到溫飽,感到自然自在,便停止進食。這是一種融合禪修的進食方法,也是德建身心療法提倡的獨特進食理念。
早上一碗粥
本療法提倡每日早上吃粥,中年及老年更應早晚吃粥,因為吃粥是經濟方便及溫和的保健方法。中國養生文化早就提倡以吃粥保健去病的思想。古代佛家對吃粥養生特別推崇。明朝妙齊和尚曾說:「山中僧,每將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涸,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清代心禪《一得集》亦記載:「人之所賴以生者,谷也,萬物之性,中正和平者,亦莫如谷。故人雖百年而不厭其常食也……病去則教人以糜粥調養」。依德建師父所言,少林寺永化堂的高僧都是以吃粥為養生保健的方法。因為僧人生活簡單,每天都以五穀作粥,以補益氣血補脾胃。他們不需要進食什麼名貴補品,但都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因本療法是依少林永化堂傳統的養生方法發展出來的,故也十分推崇以粥養生的思想。
現今社會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都尋找一些珍貴的補品、保健品,希望能使身體健康,但往往付出很多金錢,身體卻得不到好處。宋代詩人陸游的一首《食粥詩》或許使人有些感悟:「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隨息居飲食譜》中也有呼應陸游的說法「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証,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效。」所以,每天一碗粥,充飢養胃,補脾益氣是老少皆宜的養生精要。煮粥不需放太多材料,每一鍋粥放一至四種材料便可以。
烹調食物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素食就是不能食美味的食物,我常被問到吃菜吃米有味道嗎?沒有好吃的,還生存作什麼?其實,只要懂得烹調的方法。善用養生的調味,蔬果豆類都是十分可口的,而且這樣的美味是食物本身自然的味道,比肉魚類蓋上濃烈味精來得好吃。
蒸煮及小炒:蒸煮小炒食物比炸燒好,前三個方法一是十分方便,二是可以保存食物的營養,三是可達到殺菌的作用,四是不油膩,容易消化。所以本療法提倡以蒸煮或小炒烹調食物。蒸的方法是用水蒸氣加熱煮熟食物,它的特點是高溫(可高達100度以上),達到消毒殺菌的作用。而且這樣的烹調方法,可以保存食物的原味及完整的外形,達到色香味相和諧。蒸食物的具體操作是在鍋中或容器內加水,待水煮沸後,放上盛有食物的竹籠或碟子,先用武火蒸五至十分鐘,再用中火徐徐蒸煮,時間長短要因應食物而定。例如一般蔬菜只需五至十分鐘,菌類和豆類時間要長一點。
煮的方法是先將食物清洗乾淨,再放進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及調味料,先用武火大煮至水沸,再改用文火煮至熟。用水煮食物比蒸食物口感較軟及濕潤,也可以保留一些湯水。
小炒的方法是先將食物清洗乾淨,並切成小塊,將鍋燒紅,加少許食用油(例如橄欖油、菜油、花生油等)。油微溫過後加食物及調味料,用手鏟翻動炒作,動作要敏捷,不使食物燒焦,蔬菜等食物熟了即成,小炒食物比較氣味芬芳,口感較好。
簡單配搭:我看過有些人把十種穀類放在一起煮,也有把七八類食物放在大鍋中煮成餸菜。一般的思想是越多越好,既然食物是有營養,便把所有都一起煮,其實物極必反,不一定越多越好,食物當中會相尅,互相影響,本來有營養的食物一起煮起來便失去營養,有時還會有害。例如菠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蔬菜,而豆腐也是很有營養的食物,但是如果菠菜與豆腐一起烹調,豆腐的硫酸鈣與菠菜中的草酸結合可能產生草酸鎂和草酸鈣,不能被人體吸收,使人易患結石。我們提議簡單的食物配搭,不宜將太多食物一起烹調,以下是一些例子:
■ 小米綠豆粥
■ 紅米紅豆粥
■ 大麥花生薏仁飯
■ 芹菜炒木耳
■ 西蘭花炒香菇
■ 豉油蒸豆腐
■ 腐皮煮四季豆
■ 核桃煮豆腐
■ 鷹嘴豆煮大白菜
■ 青炒椰菜
■ 大白菜煮豆乾
調味方法--鹽、糖、醋、油
現在有一個流行的說法,都市人的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精神不安,甚至癌症,都是因為食太多鹽、油及糖。所以推崇少油少鹽,少糖方法。其實鹽糖油都是有益的食物,只是因為經過精製而失去營養,所以對人體有害。如果對這樣的調味料有正確的認識及善用它們,便可以煮出美味的素食。《周禮‧天官》有道:「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黃帝內經》素問中也提及「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為五入。」所以本療法提倡善用油、鹽、糖、醋的調味以達到使食物美味及養生的目的。
鹽:現代人對鹽有一種恐懼感,特別是美國人,在超市上常常看到標榜少鹽(Low salt)食物,也有人十分注重低鹽食療。這是因為現代人進食過份的精製食物,而一般的精製食物都使用大量的鹽作為調味及防腐。所以一般美國人每天攝取過量的鹽。「鹽」本身不是有害食物,是人們不正確的使用化學鹽,所以變成危害健康的東西。本療法提倡對鹽有正確的觀念及使用方法,因為鹽是身體不能缺少的元素。鹽性鹹,依中國養生學是入腎、保腎的味道。鹽歸腎、胃、大腸及小腸經,功用包括清火、解毒及涼血。現代科學分析,鹽含有22%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也是人體神經系統傳送信息的一個重要元素,它能維持細胞外液的平衡及運作。所以人體如果缺乏鹽份,則四肢無力或反應遲鈍。鹽雖然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但一般市場上出售的鹽都是經過精製的,是一種化學物品而不是真正的天然海鹽,所以對人體有害。
本療法提議食用天然海鹽,每天用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三茶匙。簡單來說就是烹調的時候,加入少許天然海鹽作調味。有一點要注意,雖然鹽是對身體有益,但卻不可過量,因為過量會影響新陳代謝,甚至器官退化,會引致水腫、高血壓及損害腎臟。對身體健康的人來說,抵抗力強,內分泌腺能充分發揮功用,所以鹽份很快便能從皮膚及腎臟排出,這樣多進食一些鹽是好的。所以,德建身心療法強調內養功及運動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相輔相成,如練習內養功,身體機能良好,身體對食物有自然的控制能力。否則,單靠控制食物量的攝取來衡量身體狀況,是十分被動及不自然的。
醋:中國飲食文化中醋已有上千年歷史,醋是酸味的,所以入肝臟。《尚書‧洪範》曰:「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肝在五行屬木,酸為木之味,同氣相求,故酸入肝。古人喻醋為「食總管」,用以調味不但可以增添餸菜的味道,還可以去腸道肥膩,消食化積,近代醫學也十分推崇「醋」。現代學者提出醋有四大功效:(1)消除疲倦,幫助延緩衰老。(2)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有助防止動脈硬化。(3)殺菌和抑制病毒。(4)有助吸收食物中的鈣、磷及鐵。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只有天然釀造的醋才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礦物質、維他命及胺基酸。但是現在超市或市場上所出售的醋大多是化學合成物,從煤焦油提煉出來的東西,是沒有天然醋的營養成份。所以,一定要選用古法釀造,傳統發酵方法製成的天然醋。平日在煮食時加入一些醋來蒸、煮或小炒,又美味又能養生。還有,注意烹調時不能使用銅、鉛或鐵做的器具,因為天然醋具腐蝕性。
糖:中國醫學認為天然的糖類,性甘,入脾、胃及肝經,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潤肝生津,補血破瘀的作用,而現代的科學分析指出天然糖含有多種的礦物質及維他命,特別富有鈣、鉀、鐵、鎂及葉酸等。紅糖尤其適合婦女體虛、月經受涼寒,老年體弱,大病初癒,療虛進補。天然製造的糖類,包括黃糖、紅糖、黑糖、麥芽糖都是對身體有益的。但是,加工精製的白砂糖卻不是養生食品。白砂糖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化學品,洗糖、聚色、漂白等工序,破壞了糖本來所含有的各種有益礦物質及營養,而且又加添了有害身體的化學物質。所以,精製的白砂糖是不能採用的。現在很多研究指出白砂糖是對人體有害的。例如美國參議院營養委員提出報告說明兒童的精神病、行為問題及暴力傾向都與攝取過多甜食有關。一些研究指出進食過量的白糖可能引致腫瘤、胃部不適、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
所以,我們提倡每天用適量的天然糖作調味料,卻不用精製的白砂糖。再者,因為大多在市場上已製成的糖果、雪榚等甜點都是用精製砂糖為原料,所以要盡量避免進食。如有小吃的習慣,可進食黑糖、麥芽糖或用天然糖製成的糖果類,也可以食用天然水果乾。
油:現在都市人的飲食最大的問題是太多油脂,吸收太多飽和脂肪而損害健康,所以現在有很多健康的指引都提倡少油的飲食習慣,但是,不是所有的油都是劣質的多元不飽和脂肪,有一些油是對身體有益的。中國傳統養生中也有說道「滑以養竅」,有補虛潤腸的作用,所以油是養生的重要元素。但是,關鍵與糖、鹽及醋一樣要選擇天然、冷壓、未精煉的植物油,例如菜油及豆油,在各種植物油當中尤以初榨特純橄欖油,冷壓未精煉的芝麻油為佳。橄欖油是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承認的優良食品之一。橄欖油含有豐富的酚類物質,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另外,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有益心臟及有助降低膽固醇。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飲食中多攝取橄欖油的人士患腸癌的機會較少,美國的米高‧高達博士亦發表報告指出橄欖油可能會預防結腸癌,但是一定要選擇初榨特純的橄欖油才有此效用。初榨的橄欖油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冷壓下榨出來的,沒有精煉。如果油是用機器榨取熱氣加工,其中珍貴的營養成份便消失了。但要注意不可用初榨橄欖油煮食,因為它耐熱度低。
芝麻油在明代《本草綱目》已有提及「胡麻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芝麻有填精、益髓、補血、補腎、養髮及抗衰老的功效。近代西方醫學也推崇芝麻油,美國德雅拉司桑卡博士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高血壓病患者將食油改成芝麻油後,血壓降至正常。有專家推論可能芝麻素或芝麻酸有降血壓的功效。另外,也有專家指出芝麻酸是強效的抗氧化物質,能抑制體內發炎,對健康有效益。但是一定要選用未精煉、冷壓的芝麻油。人工精製會使芝麻油失去本來的益處。
《本草綱目》論葷菜
有一天,師父從書架上拿出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這本書看來十分殘舊,師父說他已翻閱了十多年。他純熟地翻到書中「菜部」並對我說:「從養生來說,有病的人應避免進食葷菜,這不只是佛家的一家之說,從中醫的角度去研討,也是有依據的。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及。雖然各種葷菜有其藥性療效,但久食是對身體有害的。你好好參詳,希望你把這些資料整理一下。」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菜分為三類:葷辛、柔滑、蓏菜(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葷辛類的蔬菜共三十二種。當中包括現代人常進食的韮、蔥、蒜、芸薹(即油菜或菜心)、芥、薑。雖然這些菜類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但是書中說明久食這些葷菜對人身體有害,以下是其中的摘要:
■ 韮:
「多食則能昏神暗目。」
「此菜殊辛臭。雖煮食之,便出猶熏灼,最是養生所忌。」
「韮黃未出糞土,最不益人。」
■ 蔥:
「蔥生發散,多食昏人神。」
「不可過多,損鬚髮。發人虛氣上沖。五臟閉絕。」
■ 蒜頭(胡蔥):
「久食傷神損性。令人多忘。損目明。絕血脈。發痼疾。患胡臭。」
■ 大蒜:
「味辛性熱。損人。」
「不可久食,傷人志性。」
■ 芸薹(油菜、菜心):
「患腰腳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劇。又損陽氣。發瘡及口齒病。胡臭人不可食。又能生腹中諸蟲。」
■ 芥:
「久食則積溫成熱。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
■ 生薑:
「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
「八九月多食薑。至春多患眼。損壽減筋力。」
「食薑久。積熱患目。」
「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癱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南方人很喜歡進食菜心,一般人認為菜心是十分「正氣」的菜。但依《本草綱目》的記載,及德建師父的經驗,多食菜心對患病的人不利。
總括以上的資料,一些葷菜是久食無益的。所以有病的人應避免進食葷菜,身體健康的人可適量的進食。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不是所有《本草綱目》中所列的三十二種葷辛菜,都是「久食有害」,有些是現代人較少進食,在這裏就不談,但有一些卻是有益身體,可多食。當中有兩種,一是胡蘿蔔,二是萊菔(即蘿蔔)。
■ 胡蘿蔔:
「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
■ 蘿蔔(萊菔):
「大下氣,消穀和中,去痰癖。」
「練五臟惡氣。制面毒。」
「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
「生食升氣,熟食降氣。」
「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甚效」。
《楞伽經》論腥葷食物
師父又對我說:「從養生治病的角度來說,有病時避免腥葷辛辣的食物,沒有疾病時,可以進食適量葷菜。但是,對修行的人來說,不論身體有病或健康都不應該進食腥葷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影響人的思想,使人起貪嗔癡欲,不利修行,入靜。在《楞伽經》中,佛祖已有開示。」《楞伽經》是佛家的一部重要經典,菩提達摩西來中國,便帶了四卷《楞伽經》,傳法予慧可,囑咐以「楞伽印心」。據慧可傳記中指出,達摩說法:「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此經記載大慧菩薩與佛祖的對話,在《楞伽經》的後部,大慧菩薩請問食肉說:
大慧菩薩說偈問已,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當為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彼眾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於住地清淨明瞭,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自地止息已,亦復逮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道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肉,況復如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祖開示所言,肉類及葷菜使人發貪淫欲,增嗔癡想,均有礙修慈悲心。以現代心理學去理解佛陀的說話,可能一些心理問題,例如焦慮、狂燥、精神緊張或許與進食肉類及葷菜有關。我的臨床經驗有幾個精神緊張及憂慮的案例,在病人配合下,我建議他們不食肉類及葷菜,他們的心理問題都因持素而有所改善。因此,雖然現時還沒有太多科學的研究指出食肉及葷菜與人心理問題的關係,但依我臨床經驗而言,如果病人能配合素食是一項可以考慮的心理治療方法,有時效果更出乎意料之外。以持素來輔助心理治療,方法簡單,又沒有副作用,而且經濟,值得嘗試!
佛陀回答大慧菩薩,說偈言:
曾悉為親屬,鄙穢不淨雜,
不淨所生長,聞氣悉恐怖。
一切肉與蔥,及諸韮蒜等,
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床,
以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
從覺生貪欲,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欲,貪令心迷醉,
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與蔥,飲食為至何?
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
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
惟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