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飲食與心智健康的關係

飲食與心智健康的關係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 Just click “Edit Text” or double click me to add your own content and make changes to the font. Feel free to drag and drop me anywhere you like on your page. I’m a great place for you to tell a story and let your users know a little more about you.

This is a great space to write long text about your company and your services. You can use this space to go into a little more detail about your company. Talk about your team and what services you provide. Tell your visitors the story of how you came up with the idea for your business and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from your competitors. Make your company stand out and show your visitors who you are.

禪醫的飲食觀念

「病從口入」,德建禪師曾說「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人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吃進口很容易,但要把吃進去的東西拿出來就不是這麼容易了。」禪醫的醫理注重引導病者就醫的時候不食腥葷辛辣食物,及必須進食穀物、蔬菜、水果和粗糧。少林禪武醫講求感悟,因為歷代禪武醫的高僧都修練上乘的內功,培養出敏銳的感覺,洞察食物在身體內的變化及其對身體的效用或影響,而定下一些不宜進食的指引。腥是指所有肉類,葷是蔥韮蒜等,辛辣包括芥辣、薑、辣椒、胡椒。此外,苦辣酸甜鹹都不可過份進食。根據禪醫的理論及歷代高僧的自身驗證及臨床觀察,腥葷辛辣食物含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刺激人體使血流加速。一旦消化不來,滯留在體內,積成炎熱,疾病如鼻炎、腦炎、關節炎等便會出現,其中鼻炎尤為突出。因為冷空氣進入人體,鼻子首當其衝,體內的熱血遇到冷空氣,被冷滯在鼻腔裡,形成鼻腔充血,這就是鼻炎。鼻涕蒸發後成痰,鼻炎又是百病的根源之一,不僅直接引起感冒、發燒、咳嗽、五官病、頭痛、牙痛、便秘、高血壓、心臟病等,而且間接影響全身。因此,禪醫常說「炎生痰,痰生百病」,患病者須避免進食易生炎熱的腥葷辛辣食物,以改善身體及心理疾病。

 

禪醫提倡素食,盡可能不進食肉類、海鮮類及蛋類。以五穀、粗糧、豆類為主要吸收蛋白質的來源。此外,有些葷辛類蔬菜也不宜進食,包括蔥、韮、蒜、薑、芥、辣椒、油菜(菜心)及香菜。這是由於禪醫的素食觀念是建基於「炎」、「痰」、「積滯」的思想,這些葷辛類蔬菜都是一些易使身體生炎痰的食物,因此盡量避免進食。此飲食方案亦基於禪醫「通則不病,不通則病」的理念而提出。葷辛食物與肉類食物相似,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進食後易使大便乾結或致便秘。長期便秘而不處理,可致嚴重疾病,如中風。在臨床上,觀察到很多腸道問題,或大便不順的病人都喜歡吃辛辣,而且食用大量韮、蔥、蒜、芥的食物。當病者能改變飲食習慣戒除葷食及辛辣,問題便可得到改善。

禪醫的飲食觀念

禪武醫餐盤

除了上文提及的免食腥葷辛辣食物的理念外,懂得進食新鮮時令的素菜及維持均衡的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禪武醫餐盤」就是結合了美國農業部公佈的健康飲食建議——「我的餐盤(MyPlate)」,同時根據一些禪武醫概念和中國醫學理念的額外建議作出修改,成為素食者較全面的飲食指引,以確保能攝取充分的營養。為方便大眾應用「禪武醫餐盤」的理念來調整飲食習慣,我們印製了實用的餐盤,餐盤碟面印著每類食物的比例份量,忌吃的食物,和基本飲食要點,使希望改善飲食習慣的人士於進食時能有一個具體易明的指引。

同時,「禪武醫餐盤」也考慮到飲食、運動和精神狀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提出以下相關建議以達致身心健康:

 

吃天然的食物:避免加工食品(包括白砂糖,精製食鹽)。少飲食冷凍的飲料和食品。

 

適量進食:愉快輕鬆地進食,吃至不感覺餓,又不會過飽為止。

 

飲用健康飲料:感到口渴時喝水,每天最多一至兩杯茶或咖啡,避免含糖飲料,如汽水或果汁等。

 

早餐:吃粥或熱麥片。

 

保持體力活動:不要久坐多於一小時,坐久了便走一回,站一會或做內養功例如鬆肩式,每日數次。科學研究顯示,維持日常體力活動比在活動量低的日常生活中進行定期的健身鍛煉,可能對健康更有利;故此要多走路,多站立,多做家務。

 

保持平和的心態:學習禪理(例如,常懷感恩慈悲心)及練習內養功(10至30分鐘),從而達到自我醒悟,內心平靜和個人成長。

 

保持社交活躍:參與慈善活動(例如,幫助弱勢社群),及/或正面的社交活動(例如,體育、音樂和藝術活動)。

禪武醫餐盤

藥療不如食療

禪醫注重以飲食改善身體及心理疾病,因為很多疾病都是源於日常飲食不調所引致。「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加豆腐,保你一生平平安安。」可見恰當的調整飲食可保健康。食療的觀念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西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宮廷醫生已分為食醫、疾醫等。食醫主管帝王的膳食,為周天子的身體健康調理日常膳食。由此可見,早於中國第二個王朝,中國人已懂得而且注重日常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周禮‧天官》記載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又主張「以酸養骨,以辛養筋,以鹹養脈,以苦養氣,以甘養肉,以滑養竅」。由此可見周朝已有很成熟的食療理論。

 

另外,中國最早的一部醫學書籍《黃帝內經》也十分注重飲食與疾病的關係。提出「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強調疾病的產生與生活習慣及飲食有關。《黃帝內經》中更記載「藥以祛之,食以隨之」。「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強調治療先以藥去病,但必須配合飲食改善以達到長久保健養生的功效。唐代名醫孫恩邈也十分推崇藥膳,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所以,中國傳統醫學十分注重飲食,用飲食的方法治病及養生。少林禪武醫學與傳統中國食療養生的理念相同,但也有不同之處。

 

德建禪師把少林寺千年來流傳下來的民間驗方,根據其恩師行性禪師近六十年的臨床驗證,總結了以食療養生的看法。「藥食同源」,這是醫界先聖所傳,不可含糊。歷來均被先賢重視,西元前五百年左右被三教列為教律:如佛教的腥葷之戒;道教之機關則,即重視一部分;儒教之五味有節等,看來都承認腥葷對人體養育方面有益亦有害。辛是辣菜,其性燥,多食動血生火,機循亢進。少食有益,辛以散之,開氣化瘀。但是人有病了,絕對不可食,如人感冒第一次服用蔥姜湯,見汗退燒,都以為感冒發燒必須發表,其不知感冒是內有熱遇冒風寒才感冒,發汗後通過汗腺放熱燒退,更不知非熱性不發汗,雖退燒是好的一面,豈不知內熱又加重,第二次反復,不知清熱,仍在發表,一誤再誤,小病治成了大病,腥含高蛋白、高脂肪,也就是高營養、高熱能,它對健全的人能消化、能吸收、能排泄、能起到好的作用。假如病人吃了則相反。消化不了礙胃,起熱、倒飽、食臭;吸收不了,阻小腸,起熱撐脹;大便不排泄,起熱發穢爛結腸,血增熱。再加上辣味動火速燃,燒壞呼吸道及清竅、靈竅,由於呼吸道不通,冷熱交換不均衡(應該出的熱出不來,應該回的涼回不夠),並影響肌體機能活動,活動有欠,則就新陳代謝受阻,尿不出燒焦,便不出燒穢產汽燒血、脹腸。總之,腥葷只能對健康機能健全的人有益,機能不健全的人食之如吃毒,但更須知道,食入口了,覺得不妙,再想吐出可就難了,排出更難,只有從其自然,任它在體內燃燒,把機體組織燒腫、燒爛、燒腐、燒濃、燒壞死。人死了也沒有排出。

 

張大倉(保仁他伯父)就是例子,他患肺濃瘍,年冬治療好後,口想食肉,硬打二旦買肉,未從。臘八赴府店閨女家吃了一碗多餃子,又吃了一碗肉菜,即礙胃,初九發厄逆,多方治療維護,至除夕命去,最終也沒有排出吃這毒食(對病人講,腥葷即是毒食)。

 

自我從醫幾十年,臨床百科的體會,因飲食病頑傷身體的占絕大數,因郁心理不暢的占少數(其他不說),但沒食味內基損壞,逢鬱也不礙大事,損壞肌體多是初傷九竅,竅閉熱難出,燒壞肌體,初始能慎,竅不生病,則新陳代謝無礙,肌體可永葆健康,慎哉……(1996年正月26日上午一個半小時手書)」。

藥療不如食療

從今天起實踐你的飲食調整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m a paragraph. Click here to add your own text and edit me. It’s easy. Just click “Edit Text” or double click me to add your own content and make changes to the font. Feel free to drag and drop me anywhere you like on your page. I’m a great place for you to tell a story and let your users know a little more about you.

This is a great space to write long text about your company and your services. You can use this space to go into a little more detail about your company. Talk about your team and what services you provide. Tell your visitors the story of how you came up with the idea for your business and what makes you different from your competitors. Make your company stand out and show your visitors who you are.

從今天起實踐你的飲食調整

未能立即吃素,該如何是好?

禪本自然。凡事順其自然,循序漸進,心理壓力自然小,效果可能更理想。有些人未能即時茹素,是很自然的事,不境已習慣多年的飲食模式未必人人可以一下子改變。這樣可考慮循序漸進地改善飲食。首先檢討個人飲食習慣,想一想能改及想改的一兩種習慣, 例如先從減少進食含薑、蔥、蒜、辣及蛋的食物開始,或嘗試每餐少肉多菜的比例進食。然後因應個人情況訂立實際可行及明確的飲食改善目標,例如由每天吃一隻蛋減至每星期吃三隻蛋,或由多肉少菜變成每餐進食一份肉及兩份菜。當達到目標便加獎自己,並於適當時逐步提高要求。

 

有不少人於調整飲食一段時間後,感覺身體舒服了,痛症少了,睡眠好了,思想清晰了,情緒平和了,甚至三高不見了,於是,自然地不想吃腥葷辛辣的食物了。這樣從心而出的改變是最自然、最恆久及最有效的。

未能立即吃素,該如何是好?

薑蒜是有益的食物,為何要禁止?

我們不是提倡禁食任何食物,禪修是自然自在的,不會强迫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我們提議如果因健康理由而改善飲食,在生病時不吃一些炎熱的食物(包括腥、葷及辛辣),可輔助治療效果及改善病情,病癒後可以適量進食。

 

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列明「薑」屬葷辛類蔬菜,現代人常食用的蔥、韮、蒜、芥也屬同類食物。雖然這些菜類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但久食葷辛對人的身體及心智有損害。《本草綱目》中列舉了久食薑的影響:「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食薑久。積熱患目」、「八九月多食薑。至春多患眼。損壽減筋力」、「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癱瘡人多食。則生惡肉」。

 

明白食物對身體及心智的影響後,各人因應自己的情況做決擇。如果想維持健康的身體、清淨的心境及靈活的思想,應遠離這些「久食傷神志」的食物。

薑蒜是有益的食物,為何要禁止?

菜心是正氣的食物,為何不可食?

南方人很喜歡進食菜心,一般人認為菜心是十分「正氣」的菜,但依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的記載及德建禪師的經驗,多食菜心對患病者不利。菜心,又名芸薹、油菜,於《本草綱目》中同樣歸為葷辛類蔬菜,尤如薑、蔥、韮、蒜、芥,久食對身心有損害。書中列明「患腰腳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劇。又損陽氣。發瘡及口齒病。胡臭人不可食。又能生腹中諸蟲。」

菜心是正氣的食物,為何不可食?

吃素但不吃薑,豈不是很寒?

薑與蔥、韮、蒜、芥同屬葷辛類食物,身體健康的人可少量進食;相反,患病或情緒思想受困擾的人應避免進食。明代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列明薑「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即說明久食薑可損心智健康。

 

經常聽說炒菜很寒涼,所以需要用薑來驅寒,於是便用一大片薑或一大堆薑絲來炒菜,而且每碟菜都有薑,每天都吃。這就是久食多食。其實,如用鹽般,很少量的薑已能達驅寒作用,甚至可用非葷辛調味品來做菜,例如陳皮,以避免進食大量的薑、蔥、蒜。此外,蔬菜經大火蒸煮後已不會太寒涼,其寒涼程度遠遠不及喝一杯冷飲或開大空調之寒涼。更重要的是禪武醫文化不只提倡健康素食,而且須同時配合內養功的鍛練。恆常鍛練內養功能把吃進肚的食物運化為能量,促使血氣運行順暢,這樣也不怕寒涼了。

吃素但不吃薑,豈不是很寒?

很多素食者都可食辛辣食物

​為何禪醫不建議?

一般素食理論都沒有強調忌食辛辣。無論西方的素食或是很多佛教的素食思想都沒有這個觀念,但少林禪武醫學提出辛辣影響健康是基於「氣機」的觀念。因為大多疾病都是氣不暢順,而引致竅門不通。其實《黃帝內經》的素問宣明五氣篇內有記載辛辣傷氣的說法。「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說明過食辛辣會散發過多而損害氣機,因此氣弱者不宜進食辛味的食物。

德建禪師結合其恩師行性禪師近六十年的臨床驗證,對辛辣食物如何影響身體總結如下:「凡吃一點辣的都會多少起一點反應或者副作用,堅信勿疑。尤其是薑、蒜、辣椒,吃多少都會有大小不同的反應。如,輕的口燥,牙痕澀,口腔充血,鼻冒火,眼結膜、虹膜充血,流淚。生痰了即眩暈,四肢困乏無力,小便熱頻、灼熱、色黃,大便熱感、裏急、後重,皮膚搔癢。重的是久而久之則九竅破壞,內臟組織受損,即大病纏身了,敢不慎哉。(食生百病,痰生災,百病發於氣)。竅不通則病小,臟腑不通成大病,都是小病不防釀大病。蒜發腐氣,薑爛肺閉尿,凡辣都傷皮爛膜。有鼻炎鼻膜糜爛的人吃蒜,鼻出腥氣腐蝕內膜。辣可出血。」

很多素食者都可食辛辣食物, 為何禪醫不建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