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陳瑞燕

你是水造?

已更新:2018年1月12日

常常聽人說每天喝八杯水便會健康,其實不然。我們的體液,不單指喝進去體內的水,而是包含了由水和溶液(包括鹽、葡萄糖和蛋白質)組成的津液。所以,如果大量喝水,但身體無法把水轉化為津液,對身體是沒有很大的益處。




人體全身都是液體,細胞內的液體佔了人體的總液體量大約一半(40%),其餘的液體包括組織之間的體液、血漿、唾液、胃液、胆汁、小腸液、腦脊液、汗、涕、尿等等。 如果體液不足,細胞就有問題,血漿、腦液也可能出現問題 。因此,莫看輕體液的重要。


西醫把人體所有的液體一視同仁,但中醫稱體液為「津液」,而「津」和「液」之分別,在乎稀薄。中醫把清而稀的體液稱為「津」,濁而稠厚的則名「液」。眼淚、唾液、精液、胃腸黏液、膽汁等都是身體的「津」;「液」則是身體內黏稠狀的液體,例如腦髓、骨髓及血液 。身體如果津液不足,體內機能便會出現問題。


人體的70%都是津液,但是我們喝進去的水,不會直接變成有用的津液,而是必須經過六腑消化,五臟吸收,才能形成對身體有益的津液。所以,不要盲目地相信喝水就能健康,不停的喝水不一定健康。中國養生學認為要適當地喝水才可把水變成體內的津液,滋潤五臟六腑,運化血氣。



喝水有法:


要喝溫水:飲用低於體溫的水,特別是冰水,首先要經過口腔、食道至胃。因為水和人的體温差別越大,身體便需要越多的能量來轉化,所以對於腸胃虛弱、胃氣不足的人來說,喝冷冰水,不但不能改善健康,長時間這樣做,還會影響健康,導致腸胃問題,身體虛弱。


不渴不飲:就是說我們不能盲目相信喝八杯水而忽略自己口渴的感覺。人是有自我調整的機能,所以我們身體需要水份的時候,大腦便會傳遞訊息,讓我們感到口渴,那時我們才應該喝水。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是培養自我感測的能力,常常聆聽身體的訊號,渴時喝水、餓是吃飯、累時休息。這是一種養生的生活態度。


細味品水: 喝水的時候不要如牛灌水,不停地大口大口的喝,而是該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品嚐水。有人說水是沒有味道的,是因為我們習慣只把水灌進嘴裏,沒有品嚐過水的味道。其實每一種來自不同地方的水,都有其不同的味道和特質。如果在生活當中,我們培養品嚐每一口水的生活習慣,水和人就會建立一種默契,一種感恩與慈悲的默契,因為我們喝的每一口水,將會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份,或是細胞內的液體,又或是血中的漿液,所以人和水能培養出一種和諧感恩的關係,是身心健康的要訣。


6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不挑剔就快樂

(文章重溫) 快樂是一種心境,一種自我的感覺。 有些人必須透過追求外來的報償才感到快樂,所以,升職、賺錢、結婚、買樓房等等,都使他們感到快樂。可是,一旦遇上失去工作、金錢損失、婚姻失敗、資產貶值,他們就不快樂了,因為外來的報償沒有了。...

一桶石頭滿不滿?

(文章重溫) 有一天,一對父子在沙灘上玩耍,小孩拿着一個膠桶,在沙灘四處找小石頭。不久他把小桶子盛滿了石頭,便蹦蹦跳跳地回到父親身邊,高高興興地告訴父親:「滿了,滿了,放滿了!」 他父親向小孩輕輕一笑,說:「啊!很多石頭,都到頂了。真不容易,這是你努力的成果。」繼續父親又再...

餓鬼

(文章重溫) 餓鬼一詞的梵語是Preta,是一種爬蟲類動物。牠有一個特徵,就是食量很大,而且吃了東西之後,肚子會變得更大,食量隨之而需再增加,所以牠越吃越多,永遠吃不飽。 餓鬼,在佛教的教理中,代表人的貪念,在生活中有無止境的渴求,擁有越多越想要更多,以至生活變成一種困苦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