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外科口罩短缺,市民便開始用不同的方法來代替外科口罩,包括用果皮、膠桶等物料覆蓋口鼻。又有些人在網上教人用另一種材料做口罩。大家想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情是理解的,但胡亂用物件遮蓋口鼻,可能有礙呼吸。
大腦如果缺氧兩秒鐘,就有可能造成腦細胞的死亡,長久可以引致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的衰退,所以口罩不可亂製。我們可以依科學證據來選擇自製口罩的材料,英國劍橋大學於二零一三年做了一項研究(Disaster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DOI:10.1017/dmp.2013.43),值得參考。
請勿亂用市面的過濾材料。Anna Davies及她的同事比較真空吸塵袋和外科口罩的壓降度(pressure drop),外科口罩約為五,而吸塵袋則是十,是兩倍值。壓降度高可能令使用者呼吸困難,所以我們不要誤用市面上的過濾材料。同樣地,膠袋、果皮之類的東西也應避免。
用兩片百份百純棉布,如一般T恤厚薄的布料,來做口罩是比較合理。劍橋大學的研究,比較不同物料過濾桿菌(~1000nm)的功能,外科口罩是96%,而雙層百份百棉T恤料可以達到70%,是一個不錯的過濾功能。而兩層T恤料的壓降度(5.2)則和外科口罩相約。所以,如果沒有外科口罩,用兩層薄純棉布做口罩,是比較安全及有保障的方法(當然外科口罩是首選)。
畢竟口罩只是預防方法之一,如果為了尋覓口罩而造成恐慌,免疫能力便會因為焦慮情緒而下降,可能得不償失呢! 所以,以平常心對待口罩事宜。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