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臨床案例

陳瑞燕教授從事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語言及計劃能力)復康工作二十多年。現今還沒有一粒聰明藥,使認知功能有障礙的人可以康復;也沒有一粒記憶藥,使記憶有問題的人可以回復記憶。所以行為培訓是主流的方法,但進步有限。由二零零七年開始,我們嘗試應用少林醫學的一些理念於認知功能的復康,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案例,有些已在美國學術期刊發表了研究結果。

在芸芸病例中,有些效果令人鼓舞,但有些病例的效果卻不明顯,因為治療的效果須要病者配合,就是病者須願意改善自己的心態、食療及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治療才能發揮效用。有很多原因可導致療效不明顯:

 

 ■ 一些人抱著被動式的心態來接受治療,不願意積極改善自己的問題。

 ■ 不願意修改自己的思想及習慣。

 ■ 不願依德建身心療法的飲食指引。

 ■ 不能持之以恆的練習內養功。

 ■ 因個人宗教背景而不能接受這個療法。

 ■ 受七情六慾影響太深,不願放下。

自閉症案例

傑仔(化名),是一名九歲五個月的男孩,患有自閉症,而且智力嚴重障礙。父母愛子深切,由他一歲開始便接受不同的治療,包括針灸、氣功和氧氣治療。但是這些方法對提升他的感官、語言、大小肌肉活動和社交發展的療效有限,他仍是嚴重智障。由於傑仔經常發脾氣(每週五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和他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有嚴重的缺損,在二零零六年,他的父母帶他來了我們的中心作認知功能培訓。傑仔接受每週30分鐘的認知功能訓練,包括行為矯正培訓,功能性溝通,及情緒表達訓練(例如,說「我不知道」以取代發脾氣);可惜為期一年的訓練沒有帶來太大的改善,傑仔的自我控制和記憶功能仍是中度至嚴重受損(圖三和圖四)。

圖三

為期一年的認知功能訓練對傑仔沒有太大幫助,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處於中度至嚴重受損的程度。

圖四

傑仔的記憶力於一年的認知功能訓練後仍然維持嚴重受損的程度

在沒有其他辦法可用的情况下,父母同意嘗試使用德建身心療法為傑仔治療,治療過程為期八個月。治療後,傑仔的表現顯示記憶力增強,從「嚴重受損」提升至約「中等程度」的正常水平(圖五)。在接受治療後一個月,傑仔的學習能力開始有進步;治療八個月後,記憶功能提升至正常水平,口述記憶能力(71%)和辨認能力(92%)都達至中下至中等水平範圍。並且,傑仔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從治療前的「嚴重受損」提升至正常水平(圖六)。另外,我們也運用定量腦電圖(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的方法來評估傑仔於治療前後的腦部運作,並以美國科學家發展的統計方法來量度腦部活躍水平(Cordance)。腦電圖結果顯示傑仔整個腦部的活躍水平(Cordance)大幅升高(圖七)。這個案例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為我們看到的德建身心療法效果是一般西方認知功能培訓做不到的(Chan, et al., 2011d)。

圖五

傑仔於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治療後,他在各項記憶力指標中都有明顯進步,由原來「嚴重缺損」提升至約「中等程度」的正常水平。

圖六

傑仔於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治療後,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指標有明顯進步,由原來「嚴重缺損」提升至正常水平。

圖七

傑仔於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治療後,他的整個腦部活躍水平大幅提升。

自閉症案例

相關研究報告論文:

 

(1)Chan, A. S., Sze, S. L., Cheung, M. C., Han, Y. M. Y., Leung, W. W. & Shi, D. (2011d). Dejian mind-body intervention improv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a child with autism.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doi:10.1155/2011/549254.

 

 

​癲癇症案例

阿邦(化名),是另外一個鼓舞性的案例,他是一名二十二歲患有長期癲癇的男士。阿邦兩歲已發病,又因為在二零零六年,阿邦癲癇發作嚴重,導致認知障礙進一步嚴重受損,他的語言、集中力、記憶、行為、情緒控制和大小肌肉活動功能皆嚴重受損。其後,他接受了一連串另類治療,包括高壓氧治療、針灸和物理治療。但是,他的認知功能仍然嚴重受損,不能自理,只能在庇護工場工作。兩年後,阿邦開始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我們用美國專家編制的功能獨立測量表(FIM)評估他的進度。接受治療前,評估結果顯示阿邦的溝通和認知能力嚴重受損(9/28和5/20的比分),社交能力中度受損(11/16的比分)。他的功能獨立測量得分還顯示,他需要完全依賴他人生活,以及在社交能力方面需要很大的支援。治療四個月後,阿邦的溝通和認知能力顯示40-100%的功能改善。例如,他治療前不能自發說話,治療後可以自發說話;治療前不能理解任何指令,即使單一指令都不行,治療後可以理解連接三至四個指令。阿邦的生活質素,以生活質量指數(Quality of Life Index)作評估,大大提高了約一倍。他的身體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改善,生病次數減少了;又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氣,他與父親的關係也開始改善;他亦能幫助做家務和獨自外出往庇護工場。

 

在研究當中,我們運用可以反映腦部活躍水平的腦電指標來評估阿邦於治療前後的腦部運作。結果顯示阿邦的左側前方及中央顳葉腦區的腦部活躍水平大幅升高(圖八)。類似的升幅也呈現於整體的左側後方腦區。由此可見,阿邦的案例指出德建身心療法有助改善長期癲癇病者的腦部運作及認知功能(Chan, et al., 2009)。

圖八

四個月的治療後,阿邦的左側前方及中央顳葉腦區的腦部活躍水平大幅升高(圖中圈出部位)

相關研究報告論文:

 

(1)Chan, A. S., Sze, S. L., Cheung, M. C., Lam, J. M. K., & Shi, D. (2009).  Dejian mind-body intervention improves the functioning of a patient with chronic epilepsy: a case report. Cases Journal, doi:10.1186/1757-1626-2-9080.

 

​癲癇症案例

抑鬱症案例

臨床案例一:

張女士,38歲,中學畢業。她的身體健康問題,主要是有輕微的排便及呼吸道不適。她平均約兩至三天排便一次,每星期約有三次感到排便不清。她每天都有咳嗽現象,主要是由於感到喉嚨似有痰涎哽住而咳嗽。此外,她的腰骨亦較易感到疲倦。情緒方面,張女士在貝克焦慮情緒量表中的評分是9分(總分63分),表示她有輕度困擾的焦慮症狀。她因不能放鬆感到中度困擾,而且呈現六種與焦慮有關的生理反應,包括身體麻木/刺痛、發熱、昏眩、心跳快、手抖和肚子不舒服。同時,她在貝克抑鬱情緒量表中得25分(總分63分),表示中度的抑鬱症狀。她感到難以忍受的悲傷、失望、討厭自己及失敗感。她會因小事而哭泣,坐立不安,較常疲倦及失去精力和興趣。

 

【進度】

張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期間,有七成的日子是戒掉了葷(蔥、韮、蒜、菜心)及辛辣(胡椒、辣椒、芥類)食物,同時減少了進食肉類,蛋類及魚類。她每天練習自然丹田呼吸法約三至五分鐘,平均每星期練習兩次虛樁,每次兩至三分鐘。張女士每天記錄了許多從日常生活經歷得到的感悟,嘗試實踐放下執著及改變自己的心境。她曾試著放下自我,多從別人的角度去理解及關心朋友,明白很多事情都是無善無惡,只是自己的心怎樣想的結果。她亦提醒了自己要惜緣,就是珍惜家人,主動和家人多溝通。她更警醒自己要減少說批判性的負面說話和多些感受自己憤怒的情緒,從而試圖控制它和放下憤怒的執著。她亦發了很多慈悲的心願,例如希望朋友的問題能早日解決,或是街上討吃的能早日離苦。

 

【成效】

張女士於身體及情緒健康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她的排便問題呈現中等程度的改善,由原來約兩至三天排便一次,到學習後每天排便一至兩次,並且不再感到排便不清。學習後的張女士亦不再有咳嗽或痰涎哽喉的不適感,以及腰部容易疲勞的現象也消除了。此外,張女士的焦慮及抑鬱症狀亦減少至正常水平。她在貝克焦慮情緒量表的評分下降了56%,由9分跌至4分。她不能放鬆的情況已改善至輕度困擾程度,與焦慮相關的生理反應亦只剩下輕微身體發熱,其餘五項不適反應都沒有了。貝克抑鬱情緒量表得分亦由25分降至3分,跌幅是88%。除了依舊感到比往常較易疲倦和精力減少之外,她於學習前的悲傷、失望、討厭自己及失敗感都消除了,對生活的興趣亦提升了。(圖十二)

圖十二

*貝克量表總分最高為63分,分數越高表示情緒問題越嚴重

張女士認為德建身心療法中的修心是很重要,每晚回顧當天的經歷及感覺,是很好的自我提醒,對改善自己的情緒有很大幫助。

 

【總論】

縱然張女士於飲食上尚未能做到完全素食,而且她並沒有花很多的時間來練習內養功法,但她亦呈現顯著的腸道健康和抑鬱情緒的改善。這方面的改變反映了兩個可能性。一是張女士每天都練習以修心性、正品德及慈悲行的原則來生活,這表示了修心(改善心境)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影響。二是張女士於修心之餘,也稍為配合每天兩三分鐘的內養功練習,及盡量戒吃葷及辛辣食物,這小小的配合,都能帶出正面的療效。這表示了德建身心療法中命由己造的中心思想,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來改善自己,便會有所收穫。

 

臨床案例二:

陳女士,42歲,高中畢業。她每天受著的困擾,主要是嚴重的鼻塞及經常感到咽喉乾涸或像是有痰涎哽著,有時更因鼻子塞得厲害而感到頭痛。陳女士的睡眠狀況亦不太安穩,平均每星期有十四次是於半夜睡夢中醒來。情緒方面,陳女士於貝克焦慮量表中評分是11分,以總分63分計算,她的焦慮程度屬輕度困擾,症狀主要是難以放鬆,身體感麻木或刺痛,及間中有擔憂和不安感。至於貝克抑鬱量表,她在63分總分中評得24分,屬中度抑鬱症狀。她覺得自己正在受罰和討厭自己,比往常更煩燥不安,更易哭泣和疲倦,還有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進度】

在一個月的德建身心療法療程中,陳女士很大程度上能依照療法中的飲食建議,除了有一次吃了菜心和蛋外,其餘日子都能持素及戒吃腥,葷,辛辣等食物。她每天都練習內養功法。較常做的是虛樁及自然丹田呼吸法,每天約做五至十五分鐘,其次是做自為丹田呼吸法和鬆肩式,有時約做一分鐘。陳女士亦嘗試於日常生活中應用禪學的思想,包括學習放下對兒子健康狀況的過於擔憂,明白生老病死乃自然定律,唯有順其自然地面對兒子的成長,並多點珍惜與身邊人一起的時間。她亦於療程的最後兩個星期多作了慈悲善行,例如讓座予有需要人士,打算當義工,救起受傷麻雀等。

 

【成效】

總的來說,陳女士於情緒方面的轉變較為顯著(圖十三)。在貝克焦慮量表中,她於學習前呈現輕度的焦慮症狀(11分),學習後已降至正常水平(1分)。除了偶爾不能放鬆外,其餘的不安,憂慮,或身體麻木刺痛感都沒有了。她在貝克抑鬱量表中的改善程度就更大,由中度抑鬱情緒(24分)降至正常水平(4分)。她再沒有受罰或討厭自己的感覺,亦不易感到煩燥和疲倦,對事情的興趣多了一點。兩項情緒量表中的評分減幅達八至九成。

圖十三

*貝克量表總分最高為36分,分數越高表示情緒問題越嚴重

呼吸道健康及睡眠質素方面,陳女士亦見不同程度的進步。雖然每天仍有鼻塞的問題,但她感到嚴重程度已由嚴重減至中度水平。她現在已沒有因鼻塞誘發的頭痛現象。陳女士的睡眠質素亦提升了,半夜醒來的次數大大減了一倍(圖十四)。

圖十四

陳女士表示她自接受德建身心療法後,整體上感到比以前輕鬆了,感覺舒暢了,尤其於練習內養功後感覺更精神。

 

【總論】

陳女士的情緒健康和睡眠質素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呼吸道健康亦稍微進步了。整體上,陳女士都積極地依照德建身心療法的四大元素來改善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狀況。她能做到完全素食,又每天練習虛樁及自然丹田呼吸法,並努力實踐修心性和慈悲行。這些付出,相信對她去除心魔有很大的幫助,她的執著減少了,人變得自然和輕鬆多了,心情自然好轉。

 

  

臨床案例三:

馮女士,50歲,中六畢業。她一直患有鼻敏感,每天早上都會鼻塞和鼻水過多,而且每星期約有一天會感到咽喉乾或像有痰涎哽住。她亦長期有頭痛的問題,以及每次排便都有排不清的感覺。睡眠質素亦欠佳,平均每星期三至五次會半夜醒來,醒後又要15至30分鐘方能再度入睡。

 

我們首先為馮女士進行了一些臨床大腦功能評估。馮女士在一項文字記憶測驗中,雖然表現中等程度的正常記憶水平,但她的錯誤記憶較高,程度達嚴重受損水平。

 

【進度】

馮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期間完全戒掉了葷及辛辣食物,約有一半日子能夠戒吃腥類食物(魚及肉)。她每天都練習一至兩次內養功,平均每次約做十分鐘。當中最常做的是自然丹田呼吸法,只有一天沒做,其次是虛樁和鬆肩式。自為丹田呼吸法就留待學習兩星期後才開始練習,而且感覺做得不太自然和頗吃力。至於修心方面,馮女士感到最難做到的是戒妄語及心平,她努力提醒自己,並嘗試從別人的角度去思想問題,及以平靜的心境與難相處的人溝通。例如,她會反思向上司發怒是否不對,又考慮上司的說話可能是無心快語。她亦為配合飲食建議,學習放下食肉的心癮。她更以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的心境來處理工作上的煩瑣事務,結果感到過程頗順暢和不大壓力。在慈悲行方面,馮女士亦替害羞的賣旗少女買旗,並向她說鼓勵的說話。

 

【成效】

馮女士於學習後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圖十五)。鼻水過多及咽喉乾的問題和長期頭痛都沒有了。鼻塞和排便不清的現象,學習前是每天都出現的,學習後則減至每星期約出現兩次。還有,半夜醒來的頻率亦減少了八成。以往醒來後需要最多30分鐘方能再度入睡,現在5分鐘之內便能做到。

圖十五

德建身心療法的效用

 

 ■  提升心理質素

 

↓憂愁                     自然

↓恐懼                     自在

↓憤怒                     輕鬆

                             愉快

 ■  改善身體健康                                                      

↓失眠                             

↓便秘                    便得順

↓肥胖                    食得香

↓痛症                    睡得甜

         ↓炎症                                                                  

除了身體健康狀況外,馮女士亦見大腦功能上的進步。學習前她的記憶力屬中等程度的正常水平,但她易受錯誤思想干擾的程度卻達到嚴重受損水平。學習後,馮女士的記憶力顯著提升至優異水平,而且易受干擾的情況亦大大改善至正常的中等水平。這顯示了馮女士的頭腦似乎變得清晰些,不再那麼容易受其他思想干擾。

 

馮女士表示自從嘗試素食之後,漸漸感到自然不想吃太多肉,而少吃了肉似乎身心健康都有所提昇。此外,做了沐鼻法後,鼻子真的通暢了很多,並相信對自己的精神有一定的幫助。

 

【總論】

馮女士在身體健康及大腦功能方面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她亦整體上感受到自己精神了。這很大可能是由於她每天都練習內養功,並且做到半素食和完全戒掉葷及辛辣食物。更重要的,相信是馮女士嘗試依據禪學的理念來感悟和反思每天的生活。她亦有信念認同修心性方可使自己更快樂,雖明白知易行難,但她都盡力地嘗試實踐。所以,一個人的心態對療法的效果可以有很大的影響。

 

 

臨床案例四:

陳女士現年41歲,中五畢業。她在接受德建身心療法前有睡眠問題,容易半夜醒來,每週平均醒來十次,隨後又需要約兩小時才能再次入睡,因此睡眠質素頗差。陳女士亦提及過去兩年以來她的左肩及背部附近部位常感麻痺,血氣運行很差,她給予自己健康指數的評分是6分,屬中等水平。

 

【進度】

陳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的一個月期間,曾按素食建議,盡量多吃菜、五穀及豆類食物,但在戒吃腥葷辛辣的食物方面,往往未能做到。一個月內只有八天能夠戒掉蛋、菜心及胡椒。在練習內養功方面,她亦疏於練習,期間只有八天曾練習一至二式內養功,包括虛樁及自然丹田呼吸法,每式只練五至十分鐘。在修心方面,陳女士在學習約十天後曾嘗試應用禪學思想兩次,實踐慈悲行,開始留意平日散步常遇見的一位患有精神病的鄰居,她對這位擦身而過又表現害怕的朋友釋出善意,逐漸地,她觀察到這位鄰居與她相遇時顯得不再害怕,而且面上流露安心的神色和笑容。

 

【成效】

陳女士在學習後的睡眠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半夜醒來的次數已由每週平均十次降至二至三次,減幅為百分之七十,而醒後再次入睡的時間亦由原來的兩小時縮減為十五分鐘,減幅為百分之七十五。雖然她的左肩及背部附近部位仍感麻痺,及對健康的自我評分由原來的6分微升至7分,但她整體感到放鬆了,並且多了自我觀察與感悟,及能抒發感受。

 

【總論】

陳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後主要改善了睡眠狀況,其他身體的毛病則沒甚改變。與同期接受德建身心療法的參與者比較,她的健康進度改善較慢。從臨床經驗顯示,這可能和她實踐療法的程度有關。陳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期間,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時間都沒有根據建議修禪及練習內養功,只依靠每星期一次與治療師見面時獲得的提點和練習,因此對禪理及自己的身體難有感悟。陳女士雖然有多吃菜蔬五穀,但同時又繼續吃蛋、菜心及胡椒等食物,食療不能全程配合素食。德建身心療法的效果是須要透過個人實踐才會體現出來的,而且個人的努力,是要持之以恆,因為身體及心理的健康就像植物一樣,時刻需要養分支持,才能活得健康,活得長久。

 

 

臨床案例五:

翟女士現年37歲,中五畢業。她在接受德建身心療法前身體常有各種毛病,包括頭痛、背痛、咳嗽、鼻塞、流鼻水、喉乾、易患感冒。她有輕微睡眠的問題,間中會半夜醒來,醒來的次數為每週平均兩次,醒後一般需要至少15分鐘才能再次入睡。雖然翟女士給予自己整體健康的評分是5分,屬於中等健康的水平,但她的心理健康較不理想,她在貝克抑鬱及焦慮情緒量表中的評分是25分及13分,呈現中度抑鬱及輕度焦慮的症狀。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對自己常感失望,同時又容易自責,對沒做而應做的事常感內咎,覺得自己是被上天懲罰,對將來亦感到很悲觀。她的危機感又頗重,常想像壞事隨時會降臨在她的身上,各種負面的思想令她不易放鬆身體,心情不安,呼吸困難。

 

【進度】

翟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的一個月期間,按照素食建議吃素,多吃菜、五穀、果仁及豆類食物,如麥皮及米粉等食糧,又盡量戒吃腥葷辛辣的食物,但她初期仍有吃蛋、菜心及胡椒,直至後期才能成功戒掉。在練習內養功方面,她做得並不頻密,練功的時候,主要是練習自然丹田呼吸法,每次約3-5分鐘,有時會加練虛樁或自為丹田呼吸法,每次各約2-5分鐘。她每天有鼻塞的問題,但沒有練習沐鼻法。在修心方面的練習,翟女士做得較多。她經常感悟生活裡不如意的經歷,反省自己的行為,並提醒自己要感恩、惜福及放下執著。有一天,她因上課誤了時間,心急如焚,當她正匆忙趕赴朋友約會之際,想到可用自然丹田呼吸法來幫助自己平伏心情,在慢慢實踐自然丹田呼吸法一會兒後,她的心情果然平伏了許多,當晚並能夠平靜地與朋友見面,而她的朋友不但沒有腦她遲到,還感謝她買票陪她看戲。翟女士亦學習慈悲行,在巴士讓座予老弱人士,又做義工,幫助照顧參加素食宴的長者。她在某下雨天跑在街上的時候,看見別人遺留在地上的膠袋,她便連忙把它拾起,避免其他途人路過因不慎踏著而滑倒。

 

【成效】

翟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後抑鬱的情緒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她在貝克抑鬱情緒量表中的評分由原來的25分下降至19分,由中度下降至輕度抑鬱水平,改善幅度有百分之二十四。翟女士能夠較容易接受自己的錯失,用反省代替自責,對於將來雖仍感沮喪,但不再絕望。而她的焦慮情緒維持穩定,她在貝克焦慮情緒量表中的評分是14分,和原來的13分相約,都屬於輕度焦慮的水平。同時,她的睡眠狀況得到一些改善,再沒有半夜醒來的問題。雖然她的頭痛、背痛、及鼻塞的問題依舊,她的咳嗽狀況緩和了,由原來的每星期咳嗽五天減少至每星期只咳嗽2-3天。翟女士認為自己總體的身體健康維持在5分中度的水平,仍需一段時間調理。她認為德建身心療法對她及有慢性疾病的其他朋友們來說的確帶來了希望,她相信若能持之以恆,繼續實踐療法的建議,病況應該會更獲改善。

 

【總論】

翟女士在學習期間,比較多做的是修心的練習,練內養功並不頻密,有時隔幾天才做一次,且每次多只是練習自然丹田呼吸法數分鐘,沐鼻法也沒做。素食配合亦不順利,心理掙扎較多,能夠成功持素只有後期的十五天。按此進度,翟女士在一個月內能夠改善她抑鬱的情緒、睡眠質數及咳嗽狀況已算不錯。德建身心療法中除了心性的培養,氣機的鍛鍊與食療其實是同樣重要。沐鼻法是可通鼻竅,令氣息流動自如。練習內養功就是要強化體內氣機,氣機不暢順,身體的疾病便難以消除,病者更難明白自己、控制自己,而清淡的素食可防止有害食物損害我們身體的健康。因此修心、通竅、練內養功及素食是四環緊扣,若能平衡兼顧,效果會更佳。

 

 

臨床案例六:

鄧女士現年46歲,中五畢業。她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前已患有坐骨神經痛。再加上平日工作壓力大,缺少運動,她長期的背部疼痛、胸部翳悶、右腳麻痺的問題亦無法改善。同時,鄧女士有嚴重的睡眠問題,每晚需要至少兩小時才能入睡,半夜經常醒來,醒來的次數為每週平均28次,醒後一般需要至少30分鐘才能再次入睡,由於這些問題,鄧女士每天能夠真正酣睡休息的時段只剩下4-5小時,因此她在日間的精神不佳。鄧女士給予自己整體健康的評分頗低,只有4/10分,而且覺得心理狀況遠較身體的健康為差,近乎1至2分。

 

【進度】

鄧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的一個月期間,曾嘗試按照素食建議吃素,但因日間多在公司午膳,沒有素菜選擇,較難實行吃素,只好在晚膳補足,多吃菜、五穀、果仁等食物。對於腥葷辛辣的食物,特別是葱蒜肉蛋,鄧女士自覺常有心癮,很難完全戒掉。在練習內養功方面,她十分努力,每天上下午時分都會抽出時間來練習功法,包括虛樁、自然丹田呼吸、自為丹田呼吸或鬆肩式。每式功法練習兩至三次,每次2-10分鐘不等。鄧女士在練功的過程頗為緊張,往往很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在練習自為丹田呼吸的時候,常會愈練愈疲倦,有時又因自覺未能完全掌握功法令至心情不佳。在修心方面,鄧女士亦非常認真地學習和實踐,在感悟方面,她每天都反省自己的言行,思考工作壓力及不開心的源頭,她慢慢理解到她的負面情緒及思想的確會影響個人身體的健康。她開始提醒自己明白因果,隨緣放下,學習用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改變對周遭環境的看法。她對於下屬犯錯,曾嘗試學習先平靜接受,然後盡量用了解代替怪責的態度去處理事情。此外,鄧女士又曾幫助窮困的舊鄰居解決經濟的困難,並逐步說服這位朋友離開自我封閉及懶散的生活模式,重新投入社會。

 

【成效】

鄧女士在學習德建身心療法後睡眠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由原來每晚需要兩小時縮減為半小時內便能入睡。半夜醒來的次數亦由原來的每週平均28次減少至14次,減幅為百分之五十。她的腰痛、背痛、胸部翳悶及右腳麻痺的問題雖然未有明顯改善,但鄧女士認為精神好多了,焦慮不滿的情緒明顯減少了許多,心情變得輕鬆自然。她給自己身體健康的評分由原本的4分提升至8或9分,心理健康的評分則由原本的近乎1或2分提升至5分。她認為德建身心療法對她幫助很大,修心很富啟發性。她認為自己雖有進步,但日後仍需努力。

 

【總論】

根據臨牀觀察,鄧女士全情投入,很努力學習。她很有自省的能力,時刻提醒自己要改善思想的毛病,因她明白身與心的健康,是會互相影響的。她在修心與練習內養功方面特別用功實踐,但她在初期可能太過急於求成,對自己要求很高,給予了自己很大的壓力;她愈有所求便愈緊張,愈不容易放鬆。當她的表現不如理想時又愈容易自責,因此在學習期間,鄧女士的心情浮動也大,而身體的毛病亦因而反覆不定。輕鬆自在是影響德建身心療法成效的一個重要因素,鄧女士若能夠放下有所求的心意,或許會在無所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抑鬱症案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