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案例
陳瑞燕教授從事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語言及計劃能力)復康工作二十多年。現今還沒有一粒聰明藥,使認知功能有障礙的人可以康復;也沒有一粒記憶藥,使記憶有問題的人可以回復記憶。所以行為培訓是主流的方法,但進步有限。由二零零七年開始,我們嘗試應用少林醫學的一些理念於認知功能的復康,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案例,有些已在美國學術期刊發表了研究結果。
在芸芸病例中,有些效果令人鼓舞,但有些病例的效果卻不明顯,因為治療的效果須要病者配合,就是病者須願意改善自己的心態、食療及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治療才能發揮效用。有很多原因可導致療效不明顯:
■ 一些人抱著被動式的心態來接受治療,不願意積極改善自己的問題。
■ 不願意修改自己的思想及習慣。
■ 不願依德建身心療法的飲食指引。
■ 不能持之以恆的練習內養功。
■ 因個人宗教背景而不能接受這個療法。
■ 受七情六慾影響太深,不願放下。
自閉症案例
傑仔(化名),是一名九歲五個月的男孩,患有自閉症,而且智力嚴重障礙。父母愛子深切,由他一歲開始 便接受不同的治療,包括針灸、氣功和氧氣治療。但是這些方法對提升他的感官、語言、大小肌肉活動和社交發展的療效有限,他仍是嚴重智障。由於傑仔經常發脾氣(每週五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和他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有嚴重的缺損,在二零零六年,他的父母帶他來了我們的中心作認知功能培訓。傑仔接受每週30分鐘的認知功能訓練,包括行為矯正培訓,功能性溝通,及情緒表達訓練(例如,說「我不知道」以取代發脾氣);可惜為期一年的訓練沒有帶來太大的改善,傑仔的自我控制和記憶功能仍是中度至嚴重受損(圖三和圖四)。

圖三
為期一年的認知功能訓練對傑仔沒有太大幫助,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處於中度至嚴重受損的程度。

圖四
傑仔的記憶力於一年的認知功能訓練後仍然維持嚴重受損的程度
在沒有其他辦法可用的情况下,父母同意嘗試使用德建身心療法為傑仔治療,治療過程為期八個月。治療後,傑仔的表現顯示記憶力增強,從「嚴重受損」提升至約「中等程度」的正常水平(圖五)。在接受治療後一個月,傑仔的學習能力開始有進步;治療八個月後,記憶功能提升至正常水平,口述記憶能力(71%)和辨認能力(92%)都達至中下至中等水平範圍。並且,傑仔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從治療前的「嚴重受損」提升至正常水平(圖六)。另外,我們也運用定量腦電圖(Quan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的方法來評估傑仔於治療前後的腦部運作,並以美國科學家發展的統計方法來量度腦部活躍水平(Cordance)。腦電圖結果顯示傑仔整個腦部的活躍水平(Cordance)大幅升高(圖七)。這個案例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為我們看到的德建身心療法效果是一般西方認知功能培訓做不到的(Chan, et al., 2011d)。

圖五
傑仔於接受德建身心療法治療後,他在各項記憶力指標中都有明顯進步,由原來「嚴重缺損」提升至約「中等程度」的正常水平。

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