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行善易,斷惡難



喜歡學習佛法的人,一定學習過慈悲喜捨,積善積福的功課。大家都知道佈施功德無量,行善是累積功德的方法,所以學佛的同修都很願意做,特別是佛教「隨喜功德」的觀念,就是自己想做多少都可以,沒有一定的標準,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佛弟子都樂意行善,因為方便他人,也為自己積福,做了善事又快樂,大家都樂意做。「眾善奉行」大家都願意做也因為難度不大。有多餘錢捐些給寺院,有空閒時間做一下義工,有朋友遇上困難就幫助一下,大家都樂意做。 但是,「諸惡莫作」就不太願意了,雖然殺人放火這些大惡我們不會做,但卻有不少惡習難以除掉:

可否少買一些不需要的物品呢?難!總是有一些理由解釋為何要買自己喜歡卻不需要的東西。物質主義的社會,減少貪欲的習氣談何容易。

可否不生氣呢?難!生活中總是有看不順眼的人,聽不順耳的事。生氣、批評、怒罵是發洩不滿情緒的自我保護。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這麼大,要放下憤怒談何容易。

可否不做傷害自己的事呢?少玩手機,少吃垃圾食物,少熬夜不睡覺,不亂搞男女關係,不自我中心只顧及自己,不歧視和自己不同的人,不尋找小便宜,不貪別人錢財,不打妄語說謊話⋯⋯也不容易! 佛法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行善容易,斷惡卻困難。我們總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習氣,也很難改變自己固有的心態及習慣。喜悅和福報有多少,不單在於眾善奉行,還在於諸惡莫作。 努力修心性、正品德、慈悲行。

3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不挑剔就快樂

(文章重溫) 快樂是一種心境,一種自我的感覺。 有些人必須透過追求外來的報償才感到快樂,所以,升職、賺錢、結婚、買樓房等等,都使他們感到快樂。可是,一旦遇上失去工作、金錢損失、婚姻失敗、資產貶值,他們就不快樂了,因為外來的報償沒有了。...

一桶石頭滿不滿?

(文章重溫) 有一天,一對父子在沙灘上玩耍,小孩拿着一個膠桶,在沙灘四處找小石頭。不久他把小桶子盛滿了石頭,便蹦蹦跳跳地回到父親身邊,高高興興地告訴父親:「滿了,滿了,放滿了!」 他父親向小孩輕輕一笑,說:「啊!很多石頭,都到頂了。真不容易,這是你努力的成果。」繼續父親又再...

餓鬼

(文章重溫) 餓鬼一詞的梵語是Preta,是一種爬蟲類動物。牠有一個特徵,就是食量很大,而且吃了東西之後,肚子會變得更大,食量隨之而需再增加,所以牠越吃越多,永遠吃不飽。 餓鬼,在佛教的教理中,代表人的貪念,在生活中有無止境的渴求,擁有越多越想要更多,以至生活變成一種困苦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