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慈悲的科學觀

作家相片: 陳瑞燕陳瑞燕


慈悲原為佛教的教語,意思是希望帶給別人快樂,減滅他人的痛苦。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大慈大悲義》:「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過往慈悲常常被視為一種宗教信仰,要犧牲自己來造福他人。然而,最近的科學研究表明,慈悲心不僅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自己。


現今已經有過百篇科研報告指出培養慈悲心有許多好處,包括提高免疫力,改善高血壓,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有助病後康復和增加與社會接觸。


許多人尋求方法來改善身體或心理健康,最近科學界的發現指出培養慈悲心使我們身心健康,是一種很有效而人人可做的方法。然而,世尊釋迦牟尼佛幾千年前已告訴我們了。


培養慈悲心,利人利己,自度度人。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不挑剔就快樂

(文章重溫) 快樂是一種心境,一種自我的感覺。 有些人必須透過追求外來的報償才感到快樂,所以,升職、賺錢、結婚、買樓房等等,都使他們感到快樂。可是,一旦遇上失去工作、金錢損失、婚姻失敗、資產貶值,他們就不快樂了,因為外來的報償沒有了。...

一桶石頭滿不滿?

(文章重溫) 有一天,一對父子在沙灘上玩耍,小孩拿着一個膠桶,在沙灘四處找小石頭。不久他把小桶子盛滿了石頭,便蹦蹦跳跳地回到父親身邊,高高興興地告訴父親:「滿了,滿了,放滿了!」 他父親向小孩輕輕一笑,說:「啊!很多石頭,都到頂了。真不容易,這是你努力的成果。」繼續父親又再...

餓鬼

(文章重溫) 餓鬼一詞的梵語是Preta,是一種爬蟲類動物。牠有一個特徵,就是食量很大,而且吃了東西之後,肚子會變得更大,食量隨之而需再增加,所以牠越吃越多,永遠吃不飽。 餓鬼,在佛教的教理中,代表人的貪念,在生活中有無止境的渴求,擁有越多越想要更多,以至生活變成一種困苦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